首页 > 教育

凸显特色 突出重点 立德铸魂——省关工委执行主任张中伟一行莅临

发布时间:2020-11-21 12:15:42    来源:营山县云凤实验小学校订阅号    浏览量:    作者:图文:王 强 阳美忠 彭 丽 李 璐

  11月18日下午,省关工委执行主任张中伟(省委原副书记、省政府原省长)一行到云凤小学调研关心下一代工作,省、市关工委领导杜江、唐建军、杜小炎、任德俭、李在伟、李盛文、胡隆光、王小东等陪同调研。参与调研的还有县委副书记李涛、县关工委执行主任罗澜波、县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邓鑫、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宁幼康、县教科体局关工委执行主任戴华泰。

       漫步于云凤书院,继承传统文化

  县关工委宁幼康主任向张中伟一行介绍了云凤书院近200年的办院历史和一代代云凤人书写的动人篇章。晚清名臣于式枚、蔡镇藩在这里开启人生的辉煌;革命烈士杨伯恺、石琼等在这里播下革命的火种;前上海市委统战部部长、市政协副主席陈同生在这里任教、闹革命......现在,学校坚持以书院“理义养心,成己成人”的办学理念,丰厚的传统文化和红色资源在这里开展赓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红色文化教育和传统文化浸润。张中伟一行还饶有兴致地观摩了学校书法教师刘十六同孩子们的书法展示、幼儿园师生的国学诵读活动。

       徜徉在云凤校园,实施素质教育

  东城校区副校长冯玲介绍了学校“三区一园”办学格局的形成,学校传承书院精神,以“求真尚美 知行合一”为育人追求开展的系列育人活动。在龙凤幼稚园,老师们的工间操、小朋友们的舞蹈展示、手工社团和刮画社团的现场活动都赢得阵阵掌声;在书画艺术长廊,张中伟一行边走边看,对我校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赞不绝口;在美丽的云凤校园,调研组被我校社团活动的精彩展示吸引了目光:活力十足的篮球社团、生龙活虎的武术社团、活泼欢快的舞蹈社团、古韵悠悠的陶笛社团、歌声悠扬的合唱社团都让大家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在合唱社团里,坐在轮椅上训练的五年级苟同学吸引了张中伟的注意,当他了解到我校充分发挥艺体教育特色学校的师资优势,大力开展育人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艺术社团的举措大加赞赏,他表示:“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应该从娃娃抓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艺术的熏陶,云凤实验小学发扬传统、发挥优势,做得很扎实,效果很好!”他还现场对苟同学进行了现金资助,鼓励他树立信心,努力学习,将来成为有用之材!

       驻足其风采长廊,铸厚红色文化

  学校关工委办公室主任阳美忠向张中伟一行详细地讲述了学校关工委坚持“以五心党建为引领,促关工委建设更规范”、“以红色文化为内核,促立德树人育栋梁”、“以关爱帮扶为手段,促老师学生共成长”、“以家长学校为依托,促家校共育见成效”、“以多元授课为形式 促家教方法更科学”、“以课题研究为动力,促办学效益最大化”的发展之路。张中伟对我校关工委以“培根铸魂 立德树人”大力开展学习革命先烈英雄事迹、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革命事迹展览馆、聆听五老讲故事、开展书院育人活动、寻访“翰林院子”、游览进士文化景区、举行清明烈士陵园扫墓、参加烈士公祭仪式、开展建队节宣誓仪式等红色文化教育系列活动,深度参与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的资助帮扶活动,着力家长学校建设和家长学员培训,创新五心党建新模式和研训结合新途径表示了肯定,他说:“学校关工委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要坚持开展规定活动,创新开展延伸活动,充分发挥五老传帮带作用,把关工委组织建设好,把关工委活动开展好。”活动现场参观结束后,张主任还热情地邀请现场的各位领导和舞蹈社的孩子们合影留念。

  步出校门,张中伟一行又来到云凤校外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红军广场,了解了我校于每年建队节在此开展宣誓活动和红色教育的相关情况,瞻仰了红军解放营山纪念碑,缅怀了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等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以及为国捐躯的营山英雄儿女。临别前,张主任表示:“云凤实验小学以关工委工作为突破口深耕传统文化、抓实红色教育、落实素质教育,育人效果显著。云凤之行,令他印象深刻。”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张主任一行老同志退而不休,积极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持续为祖国未来的培养事业发光发热。我们也一定牢记嘱托,继续发挥关工委这一动力源头优势,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新颖的思路、更加务实的举措,大力发动老同志,积极依托老同志,全力推动学校关工委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持续发展,建成大美云凤而不懈努力!

  学校党委班子、东城校区班子成员及东城校区部分中层干部参加了此次调研活动。

  图文:王 强 阳美忠 彭 丽 李 璐

  编辑:彭 丽

  审核:何洪明 王 辉 段 春 冯 玲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巴蜀网http://www.bashuxw.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络编辑室邮箱(投稿发至邮箱):3341256440@qq.com 联系电话:16608228948
2、凡本网注明"来源:巴蜀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巴蜀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巴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与巴蜀网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或更正。
4、如未在指定的时间内与巴蜀网进行有效沟通的,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因此本网将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5、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巴蜀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巴蜀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6、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巴蜀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7、凡是网上查询不到且持有本网过期工作证件的人员,利用本网的过期工作证件在外开展任何工作均属于其本人的个人行为,与本网无关。
责任编辑:康开君
相关新闻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网站概况  |  法律顾问  |  服务条款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1050326106@qq.com 电话:17383856370    0817-3786040
备案号/许可证:蜀ICP备19010992号    川公网安备 51130402000057号
Copyright© 2018 巴蜀网 版权所有 四川吉祥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    指导单位:中国新闻传媒集团    技术支持:鸿达网络
本网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问题请在七日内联系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