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停课不停学,音乐快乐行

发布时间:2020-05-28 12:56:34    来源:民生记录者-- 南充市嘉陵区实验小学    浏览量:    作者:南充市嘉陵区实验小学

停课不停学,音乐快乐行

停课不停学,音乐快乐行
 
 
 
 

在实施“师生总动员,宅家也乐学”的日子里,南充市嘉陵区实验小学继在严格贯彻落实省、市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依托在线学习平台和优质课程资源,积极开展各项在线教学组织、管理与支持服务工作。停课期间,老师们通过网络和通讯等途径和学生保持联系,提出可参考的合理化学习建议,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等平台开展在线学习,利用学生在家完成作业的空挡,自主备课,批阅作业,制定网上教学计划。其中,学校结合实际,引导学校艺体学科教师进行分工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美育发展,音乐学科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促进音乐教学,引导学生在感知音乐的活动中感受快乐。

一二年级感知音乐的表现

停课不停学,音乐快乐行
 
 
 
 
停课不停学,音乐快乐行
 
 
 
 

针对于一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音乐教师进行教材歌曲的学习与抗疫歌曲的手语操学习与训练,通过钢琴、课件等教具呈现在微课视频中,上传于乐教乐学以及微信群,QQ群中。手语操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快地了解作品与演绎作品,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学做动作的同时,细细品味歌词的内涵,教育他们学会知恩、感恩,感谢那些关心和帮助他们的人。学生学习过程很认真,反馈非常及时,音乐教师一一给予评价、鼓励和表扬,引导学生更加自信和大胆的表现与创造。

反馈剪影

停课不停学,音乐快乐行
 
 
 
 
停课不停学,音乐快乐行
 
 
 
 
停课不停学,音乐快乐行
 
 
 
 
停课不停学,音乐快乐行
 
 
 
 

三四年级音乐遇上古诗词

停课不停学,音乐快乐行
 
 
 
 

“诗词唱经典,中国正流行”,当音乐遇上古诗词,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用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重新演唱经典诗词,便将诗词文化上的意境悠远融合成了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对中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更是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学校对三四年级的学生开展了“经典咏流传”的活动,音乐教师谱曲弹唱并进行网络授课,引导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了解“古诗新唱”这一音乐体裁,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并对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音乐作品有进一步的学习愿望,学生学习过程非常积极,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反馈剪影

停课不停学,音乐快乐行
 
 
 
 
停课不停学,音乐快乐行
 
 
 
 
停课不停学,音乐快乐行
 
 
 
 

五六年级感受节奏的乐趣

根据五六年级学生特点,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上加入了中国民族音乐欣赏系列,运用音视频全面阐述了我国民族音乐的类别。同时,为了培养学生们乐观的态度友爱的精神,两个年级的音乐教师共同制定了网络授课课时计划,并挖掘关于节奏感较强的亲子游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生反馈十分及时,增强了节奏感的把握,并在其中促进了亲子共学,共同感受宅在家里学习音乐的快乐。

反馈剪影

停课不停学,音乐快乐行
 
 
 
 
停课不停学,音乐快乐行
 
 
 
 
停课不停学,音乐快乐行
 
 
 
 
停课不停学,音乐快乐行
 
 
 
 

“停课不停学,宅家也乐学”,虽然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改变了,但不变的是家校之间的关注、关心与交流,不变的是师生情谊和对待教学事业的热情。精彩的教学活动还将继续,我们敬请期待,也静待春暖花开!

(南充市嘉陵区实验小学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巴蜀网http://www.bashuxw.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络编辑室邮箱(投稿发至邮箱):3341256440@qq.com 联系电话:16608228948
2、凡本网注明"来源:巴蜀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巴蜀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巴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与巴蜀网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或更正。
4、如未在指定的时间内与巴蜀网进行有效沟通的,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因此本网将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5、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巴蜀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巴蜀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6、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巴蜀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7、凡是网上查询不到且持有本网过期工作证件的人员,利用本网的过期工作证件在外开展任何工作均属于其本人的个人行为,与本网无关。
责任编辑:康开君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网站概况  |  法律顾问  |  服务条款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1050326106@qq.com 电话:17383856370    0817-3786040
备案号/许可证:蜀ICP备19010992号    川公网安备 51130302000188号
Copyright© 2018 巴蜀网 版权所有 四川吉祥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    指导单位:中国新闻传媒集团    技术支持:鸿达网络
本网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问题请在七日内联系本网。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四川省网络文化协会 四川省互联网违法 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