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12 20:37:28 来源:一线聚焦 浏览量: 作者:
——林则徐研究委员会获韩半岛和平大奖之际专访会长林岷
本刊记者
4月12日,韩国首尔春意正浓。岁月将永远铭记这一历史时刻,时光将永远定格这一辉煌瞬间:为表彰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林则徐研究委员会宣传林则徐在中国乃至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该研究委员会被授予韩半岛和平大奖,韩国前副总理黄佑吕、韩国前委员长申东植、前秘书长金学洙等政要为其颁奖。
据悉,此次活动由大韩民国和平统一国民文化祭组织委员会主办,中华和平发展联盟提名,来自美国、日本、台湾、香港及大陆内地17个国家和地区共28人获韩半岛和平金质奖章。
为深入探寻成立近三年的林则徐研究委员会的骄人成就,本刊记者在会议间隙,对研究委员会会长、林则徐第六代嫡孙女林岷进行了独家专访。
记者:林岷会长,首先向您及研究委员会的全体成员表示祝贺,此时此刻,您最想说点什么?
林岷:
谢谢,此时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应该说,这一奖项,是对我及研究会全体的最大褒奖,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鞭策。
近三年来,林则徐研究委员会一路走来,非常艰难,真可谓举步维艰。但在研究会全体同仁的坚持下,在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的支持下,我们从无到有,在探索中前行,在砥砺中发展,在传承、弘扬林则徐精神过程中,收获了感动,收获了友谊,更充盈了研究会成员自己的精神世界。
这些,都是金钱和物质所不能企及、也换不来的。
记者:据记者了解,研究会从当初既无固定办公场所,又没有专职人员,还没有活动经费,你们是如何一步步熬过来的,回望走过的路,您有何感慨?
林岷:
的确,走到今天很不容易。我是学者出身,性格也非常要强,想到过去的一些事,我都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
创会之初,我们可以说是零起步,无资金、缺人才、无办公场所。但仅仅不到一年半的时间,我们不仅走出去了,而且还通过请进来,成功举办了多场海内外较有影响力的活动,不仅反响强烈,而且有诸多收获。
收获了团队精神。我作为林则徐的后人,我是学历史的,领衔成立此会,自愿责无旁贷,可我们研究委员会的许多同志,并不是林氏后裔,大多也非学历史专业出身,但大家紧紧抱团,并且都是不计报酬的义务奉献,所有的研究委员会成员聚合共同的理想信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点点滴滴都非常令人感动。三年来,团队精神是我们克服一切困难的最大法宝。
收获了友谊。在宣传林则徐精神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友谊。比如北大的王晓秋教授,我们是1985年在福州林则徐诞辰200周年会上相识,33年来以文会友的学术友谊一直未曾中断。今年一月在北京举办“喜迎戊戌中国年讲好林则徐故事”学术交流活动时,晓秋教授也做了很好的发言;1995年,在福州“纪念林则徐诞辰210周年”学术会议上又结识了刘广新教授,时隔23年,他还保留着当年我们在会上的合影,今年一月我们又相聚在北京;2010年,在虎门林则徐纪念馆“纪念鸦片战争一百七十周年”学术会上,又结识了姜涛、邵雍两位教授和朱季康博士后教授,学术交流从未中断。副会长、秘书长郑琴,我们之间有十几年的友谊,她从单位退下来后,我力邀她入会时,她毫不犹豫,做起工作来无怨无悔,同时也得到了她所在单位中央统战部的支持;清华大学的倪玉平博士后教授、人民大学的林坚教授、国家博物馆王志强博士等,虽与他们相识不久,但他们都竭尽全力支持本会,林坚、王志强二位还成为了我会的副会长,目前是会里的中坚力量。
中国戏曲学院的林丹、王若皓等等,目前都是我会学术上的骨干力量。
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我们也结识了诸多朋友,国际友人,这些都是我会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
收获了感动。刚才我讲到了,除了不缺工作激情,我会什么都缺,因此有许多无偿为我会提供支持的企业家,他们的所做所为,非常令人感动。北京金紫银集团总裁林紫银在我会最艰难时期,给予了最无私的帮助,那份感动至令温润在心底。
杭州康波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栓栓先生,一再表示,他们公司将与我会结成终身战略合作伙伴,不仅现在就开始支持我会,而且明确表示,待企业盈利后,每年固定赞助我会一定数额的活动经费。此次赴韩国的所有费用,均由刘董负责。
楼中平、崔占欣两位总裁也表示,将视研究委员会为战略合作伙伴,将全力支持研究会的工作。
还有如张永顺董事长,现居澳门的许枫卿先生、我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新乐、福清箱包驻北京办事处总经理姚洪乐、南京四方林门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琳琦、北京动岚健身俱乐部主任张阔等等,他们都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方式,给予我会经济或物质上的帮助。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三大收获”是支撑我会前行的力量。
记者:林会长,听了您刚才的一番话,有如此多的收获后,非常令人感动,请问您能简要介绍一下你们开展的一些学术交流活动好吗?
林岷:
伟大时代应有伟大的作为。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我们始终高扬林则徐伟大精神的旗帜,一路撒播林公为官的官风,为子、为夫、为父的家风,为民的民风,一路走来,虽艰辛,但信仰如磐石。
2016年4月13日,我会及时举办了纪念习近平总书记4月12日,发表的关于“保护文物指示的座谈会”;5月1日,应邀到广东汕尾海陆丰,参加林则徐所书“水德灵长”匾的重光大典;6月3日,举办“纪念虎门销烟177周年”座谈会;8月3日,首次出访马来西亚,参加林氏总商会系列活动;8月29日,应邀赴香港参加“百年中国禁毒展”开幕式;11月,应邀参加在印度尼西亚棉兰如开的“世界林氏宗亲大会”;12月3日,举办了“林则徐精神及故居保护座谈会”;2017年4月1日,赴河南省参加祭祀16位河督治水之功;4月23日,举办了“纪念中国海军建军六十八周年座谈会”;8月14日,赴菲律宾访问……
数字是枯燥的,同时也限于篇幅,就不在此一一列举。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我会的所有人员都受到了应有的尊崇与礼遇:特别是在菲律宾访问时,经过我们的宣传,菲律宾民众自己提出,要在他们首都马尼拉的公园,自己塑一尊林则徐雕像;另外在菲律宾拜访完他们国家的缉毒警署,座谈会结束时,众多菲国警员早早守候在门口,只为与我们这些林则徐后裔照像合影,因为在他们心中,这是至高荣誉……
这并不是我们有多么高的地位,有多么大的成就,而是九泉之下的林公在护佑着我们,天上有一颗“林则徐星”,伴随着日月星球照耀着地球村,其光辉业绩,那份光芒,辉耀千秋万代,得到了世人的膜拜。毫不客气地说,我们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沾了林公的光。
记者:会长,您今年已经76岁了,而您家先生已经八十多岁,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你们?对于研究委员会的发展,您有什么期许?
林岷:
是的,像我这个年纪的人,大多在家安享晚年,我笑称自己是“七零后”,我家先生是“八零后”、老帅哥。支撑我们的动力归根到底还是林则徐的精神。早在2005年,我就开始写作酝酿已久的《林则徐与中国图录》一书,当时我没有向单位申请一分钱的经费,也没有申请助手,而是带着我家先生、儿子和儿媳一同来完成这项工作,经过5年的辛苦努力,《林则徐与中国图录》终于在2010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在这一过程中,家人在帮我整理文稿的过程中,他们也进一步了解了先祖,从而自觉去学习先祖、弘扬先祖精神。这些年来,正是先祖林则徐这位历史巨匠、伟人魅力的感召下,让我始终有一股犹如年轻人的活力,不知疲倦地工作,每天都能工作到晚上十二点。
对于研究委员会下一步的工作,我们将沿着“一带一路”,进一步加大力度,将林则徐的精神播撒到地球村的各个角落,让这种精神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我们将坚持不渝地传承和弘扬林则徐精神,继续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研究出版系列有关林则徐的图书、连环画册,以填补国际、国内有关林公研究史料的空白,同时,继续呼吁尽早在北京建成中国林则徐纪念馆等。
记者:谢谢您林会长,请您保重身体,也祝愿研究委员会的明天越来越美好。
文章来源:一线聚焦责任编辑:刘炳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