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

悬针垂露 怡情遣兴--书法家李永平作品集

发布时间:2018-03-23 21:10:45    来源:四川报道网    浏览量:    作者:

艺术简介

  李永平,男,汉,1965年6月出生,四川省南部县人,大学文化,文学学士学位,原南充师院(今西华师大)中文系毕业,现任中共南充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充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充雨霖书画院名誉院长,北京巴蜀书画院特聘书法家。

  书法作品曾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中国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2007年)、“西部四省”书法展(2010年)和北京巴蜀书画院成立作品展(2012年)、“北京国际书法邀请大展”(2013)、“蜀韵中华-四川十五人书画联展”(2014)、首届“中华艺魂·‘张大千杯’全国书画作品大展”( 2014)等多项展览,书法作品多次发表于有关报刊,并被收入多部书法作品集。

  《人民网》有题目为《李永平:饱蘸浓情书华章 艺术人生见率真》的专题报道,《华西城市读本》有《采访南充著名书法家李永平:书法应以文化为魂》的专题报道,《四川文化》、《四川科技报》、《雨霖书画院院刊》曾推出其整版书法专刊(专页),《华西都市报》、《旅伴》杂志、《南充晚报》、《健康导报》、《国际在线》等媒体也作过其书法的专题报道。2013年8月,中新社《中国新闻》杂志推出其个人书法专辑。

名家评画

  悬针垂露怡情遣兴

  文/林峤(中国书法家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李永平先生的书法作品结体有法,笔墨生动,性情流露,诗意盎然,艺术功底深厚,文人气息浓郁,表现出潇洒自然、闲适散淡的个人艺术风格。

  我认识李永平先生较早,20多年前,还在大学中文系当学生的他,以系学生干部的身份来到我工作的单位,和我们商谈联合举办书画展览的工作。从那时起,我就认识了这样一个精力充沛、青春洋溢的书法爱好者。真正密切接触还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已经是党委组织部门中层干部的他,几乎每周都要带上一些刚刚写就的书法作品来找我看看,请我指出存在的不足。每遇展览或其他场合,他总会不失时机地邀请陈广兴、周杰锋、何汉卿等先生为自己的书法点评、指导,其谦虚的态度、认真的精神令人佩服,其书法进步的速度更令人惊叹。开始时,他的书路较窄,笔力较软,个性特点也不太突出。我针对他的情况,告诉他学书要先临帖、守一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成就,并建议他主攻明代宋克的章草,尤以宋克所书《书谱》为主,以增强自己书法的力度,更显作品的厚重高古和与众不同。没想到,他拿着一本我赠送给他的《中国章草名帖精华》一书,一练就是十余年,其书法越练越有变化,越练越有看头。

  这位大学中文科班出身,兴趣爱好十分广泛的新闻宣传部门的负责人,对艺术有着执著的追求。多少年的跋涉耕耘,使他在书法、摄影及旧体诗、歌词创作上收获颇丰,成为当地为数不多的三个省级文艺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和作家协会)的会员,后来还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

  观李永平先生的书法作品,感觉其章草的底子深厚,于法有度,字字不苟,但又“学古不泥古”,克服了章草个别字呆板、怪异、难认的不足,增加了一些孙过庭、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笔法,更显流畅和自然,也更易为大众接受。略显不足的是,其书大小欹侧、枯湿浓淡、幅式章法、书体风格还缺乏变化,还应增加其他书体的涉猎和历练,不然就草书练草书,终究是自设樊篱,欲速则不达也。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李永平先生的书法大多是书写自己的旧体诗作品,特别是歌咏祖国大好河山和家乡南充的山川形胜及历史变迁的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浓烈的爱国爱乡的真挚情感,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流露出“从心而不逾矩”、“心手双畅”(孙过庭语)的艺术创作激情,流露出“淡泊如水心宇廓,万里长空任回旋”(作者自作诗摘句)那样一种怡然自得、和平简静的人生态度。

  观其书,吟其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真可谓是一次引人共鸣的心灵碰撞,是一种十分难得的艺术享受。

  李永平先生自云:“悬针垂露三十载,怡情遣兴半世情。”这确实是他几十年习练书法、艺术人生的真实写照

  2015年5月18日山阴林峤于成都

艺术欣赏

  金钢七句

  李白诗句

  李白赠孟浩然

  宁静致远

  鹏程万里

  平安是福

  苏轼定风波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王昌龄-出塞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

  虞世南-咏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巴蜀网http://www.bashuxw.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络编辑室邮箱(投稿发至邮箱):3341256440@qq.com 联系电话:16608228948
2、凡本网注明"来源:巴蜀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巴蜀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巴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与巴蜀网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或更正。
4、如未在指定的时间内与巴蜀网进行有效沟通的,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因此本网将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5、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巴蜀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巴蜀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6、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巴蜀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7、凡是网上查询不到且持有本网过期工作证件的人员,利用本网的过期工作证件在外开展任何工作均属于其本人的个人行为,与本网无关。
责任编辑:gzcm
相关新闻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网站概况  |  法律顾问  |  服务条款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1050326106@qq.com 电话:17383856370    0817-3786040
备案号/许可证:蜀ICP备19010992号    川公网安备 51130302000188号
Copyright© 2018 巴蜀网 版权所有 四川吉祥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    指导单位:中国新闻传媒集团    技术支持:鸿达网络
本网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问题请在七日内联系本网。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四川省网络文化协会 四川省互联网违法 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