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竹乡大地最美宜居明星——大竹县石桥铺镇

发布时间:2019-09-08 13:01:12    来源:巴蜀新闻网    浏览量:    作者:大竹县石桥铺镇

  石桥铺镇位于渠江一级支流铜钵河上游,大竹县东北角,东邻梁平区碧山镇、南邻新生乡、西与朝阳乡接壤、北靠永胜镇,是国家级重点镇、四川省第二批百镇建设试点镇和达州市首批综合化改革试点镇,幅员面积49.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8万亩,林地面积1400公顷,场镇总规面积5平方公里,控规面积2.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近2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97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居委会、6个居民小组,总人口8348户、3.09万人,场镇常住人口1.2万人。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7488元,地区生产总值28692万元。该镇是一个人口大镇、交通要镇、经济强镇和边贸强镇。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深入推进县委“1256”战略布局,紧扣全镇“1233”战略布局,凸显国家级重点镇、四川省第二批百镇建设试点镇、达州市首批全国综合化改革试点镇“三张名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要求,突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四大重点”,致力于镇村融合、产村融合、商旅融合“三个融合发展”,全镇政治安定、社会稳定,镇容镇貌日新月异,宛如一颗明星在竹乡大地冉冉升起。


  一、民生事业快速推进。坚持问需于民,主动作为,办成了多件群众想办而一直没能办成的民生实事。更新路灯杆90根,更换灯具120套,化解了群众夜间出行、特别是中学近2000名师生早晚自习出行不便的“烦心事”;投资700余万元,修建占地面积1059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群众休闲娱乐有了去处;改造镇江路、拓宽打铁街、修建上聂路西段桥梁,缓解了场镇交通压力,节假日、赶场天行人车辆不再受阻;惠及9个村1.8万名群众的“大水厂”建设项目投入使用,群众终于用上了自来水;建起上平桥桥梁,复林安村、周河村2000余名群众汛期出行不再受阻;绿水村天然气用户终于由梁平区碧山镇气站供气划转到到石桥铺镇气站供气,绿水村2000余名群众用气不再难、不再贵;自来水厂完成技改扩能建设,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由500吨上升到5000吨,取水方式由河流径流取水改为管道取水,群众用水安全放心。

  二、“三大攻坚战”成绩斐然。脱贫攻坚工作实现了达对象精准、工作精细、态度精诚要求,指挥村和复林安村2个贫困村整村退出贫困村序列,1286户3225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6%下降到0.58 %,获全县一等奖;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突破污水收集难、养殖污染治理难、河道漂浮物清理难“三大难点”,河流水质稳中向好。禁养区内的23家养殖场全部关闭拆迁,非禁养区内剩余33家养殖专业户按“两分离、三配套、一消纳”技术规范完成了整改。镇污水处理站规范正常运行,日处理污水900立方米左右,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级A标准排放。完成一期1.9公里污水管网建设项目投资473万元,二期2.1公里污水管网建设项目投资610万元,即将竣工,建成投入使用后,场镇污水收集率达90%以上。面源污染治理添置农药种子包装回收桶100个,修建垃圾池120口,农村生活垃圾由镇环卫所集中收集运输到镇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辖区河道经常性时开展清河护岸行动,对河道漂浮物采取分段拦截打捞措施,河岸无垃圾,河中无障碍,河面无漂浮。

  三、产业发展异彩纷呈。在镇村融合发展方面,场镇与农村协调统筹推进。场镇优先开发公子山片区,着重抓好排水系统建设和过境河道治理。农村依托国竹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铜锣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重点发展黑山猪、娃娃鱼、中华鲟、大闸蟹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高端农产品,成效初显。在产村融合发展方面,着力谱写产业兴旺和村庄美丽“两篇文章”,在强基础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强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强管理提升治理水平三个方面持续用力,已经建成周河、绿水2个新村聚居点,2019年首批完成2个村的“厕所革命”。在商旅融合发展方面,紧扣“农业稳镇、工业兴镇、商贸活镇”主线,借力县委政府“一主一副五极三十七点”发展布局,按照场镇5大功能组团区发展定位,“一区两园”发展思路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盘活现有200余亩国有土地存量资源,开发建设公子山新区。适应“大众旅游、全民旅游”需要,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农业、农村、农民三农一体,一产业、二产业、三产业三产互动理念,打造以竹海观光游、小溪嬉水游和亲子体验游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业,让八方游客赏农村景色,吃农家饭菜,品农家趣味,过农家生活。

  供稿:大竹县石桥铺镇

巴蜀新闻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巴蜀新闻网http://www.bashuxw.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络编辑室邮箱(投稿发至邮箱):3341256440@qq.com 联系电话:16608228948
2、凡本网注明“来源:巴蜀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巴蜀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巴蜀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与巴蜀新闻网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或更正。
4、如未在指定的时间内与巴蜀新闻网进行有效沟通的,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因此本网将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5、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巴蜀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巴蜀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6、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巴蜀新闻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巴蜀网http://www.bashuxw.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络编辑室邮箱(投稿发至邮箱):3341256440@qq.com 联系电话:16608228948
2、凡本网注明"来源:巴蜀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巴蜀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巴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与巴蜀网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或更正。
4、如未在指定的时间内与巴蜀网进行有效沟通的,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因此本网将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5、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巴蜀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巴蜀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6、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巴蜀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7、凡是网上查询不到且持有本网过期工作证件的人员,利用本网的过期工作证件在外开展任何工作均属于其本人的个人行为,与本网无关。
责任编辑:祥云
相关新闻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网站概况  |  法律顾问  |  服务条款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1050326106@qq.com 电话:17383856370    0817-3786040
备案号/许可证:蜀ICP备19010992号    川公网安备 51130402000057号
Copyright© 2018 巴蜀网 版权所有 四川吉祥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    指导单位:中国新闻传媒集团    技术支持:鸿达网络
本网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问题请在七日内联系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