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风光秀丽、人杰地灵|我的家乡浙江永康

发布时间:2018-09-26 20:09:25    来源:一线聚焦    浏览量:    作者:王江毅 王炳超

       一线聚焦浙江永康讯(编辑吕永固通讯员王江毅 王炳超)由中共永康市委组织部、中共永康市委宣传部主办,永康市教育局、永康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永康市广播电视台共同承办的“答卷新时代,唱响新腾飞”——永康市机关活力年主题晚会,9月20日晚在市广电大剧院圆满地落下了帷幕。

  龙川学校有幸作为教育局选派的三个参演单位之一,表演了诗朗诵《我骄傲,我的家乡叫永康》。诗歌温情讲述永康的传说,深情回顾永康的历史,柔情描述永康的美景,尽情畅想永康的未来。演出的成功与喜悦淹没了准备阶段的艰辛与不安,龙川人的心中满满的是激动,满满的是兴奋,久久不能平静。

  龙川老师大多数来自祖国各地——他们是属于新永康人,这次参演使大家对永康的认知和情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

  董事长林秀香、新接任董事长吕林欣、总校长吕永固对这次演出十分重视,多次强调一定要向永康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龙川答卷,感谢、回报上级领导对龙川学校的厚爱和关怀。

  主撰稿人李仲略老师是来自江西的一名优秀教师,接到任务后,不顾眼疾,上网查询资料,奋笔创作,十易其稿。李老师向参演人员深情地表达:“在撰写过程中,越了解永康就越感动,几次热泪盈眶,不能自已。在永康已有十多年,若不是这次活动还真不了解永康。现在觉得作为一名新永康人感到很自豪。”

  参演的五位老师,包括全体龙川老师也深有同感:永康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风光秀丽、地灵人杰,而且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让人目不暇接,令人鼓舞。

  龙川的大多数老师对永康印象最深的就是“吃苦耐劳、不甘人后、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永康精神。龙川学校也是继承和发扬永康精神的一所学校。

  学校领导定位:这次演出不仅要交出满意的演出答卷,这次排练还要交出提升答卷能力的答卷,而且还要练就可持续答卷的能力。在“新腾飞”的路上,答卷不止一次。要持续交出满意的答卷。

  为了符合演出要求,我们稿子一改再改,时间一缩再缩,与之相关的朗诵、背景、音乐等也要跟着一调再调,一变再变。在短短的20天里,要解决这么多问题,对我们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而且五位朗诵的老师和80位学生,都是第一次参加朗诵演出,不要说没有演出经验,就是朗诵经验也十分缺乏,更不要说见过什么的场面。

  大家一边朗诵、体会“永康精神”,一边感受、实践“永康精神”,硬是闯过了这一道道关口。在市广电大剧院的舞台上展示了龙川的风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也鼓舞了全校师生。

  俞颖颖老师认真地说:“这次活动,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朗诵能力,也学会了统筹安排事务的方法。”王政老师深有感触地说:“朗诵让我提高了自信心,也提高了表达能力。”江世才老师感慨地说:“整过训练过程,让我对文本解读和朗读、朗诵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接下去的语文教学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大家觉得参与这次活动,不仅很有意义而且更有价值。”

  这20天正是开学之际,也是秋老虎发威的之时。老师们在百忙中一面上课,一面排练节目,同时还要克服高温带来的种种不适。中暑了,一面抓痧吃药,一面继续排练。常常是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学生入睡了,老师们的排练正酣,几乎每晚都要到十点左右。

  从接到演出任务开始,身兼少先队辅导员的吕远虹老师,从未因为繁忙的学校事务而缺席过一次排练;身为六年级毕业班班主任的江世才老师,从未因为毕业班课务压力大放弃过一次排练;俞颖颖老师从未因为要安排繁琐的节目事务耽误过一次排练;王政老师从未因为忙于学校开学初近千号学籍管理影响过一次排练;王攀老师从未因为刚刚加入龙川这个大家庭要适应各个方面而少过一次排练。大家都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十分投入朗诵排练。

  这次参演的学生有80多位,分别来自二至六年级。等最后定稿,留给学生的时间只有一个半星期。这么短时间,这么多人,要做到整齐划一,其难度可想而知。在排练过程中,不少学生也中暑了,老师们就给他们抓痧、送开水,然后继续排练。有的学生脚有伤,让坐着休息,也坚持站立排练。

  老师感染了学生,学生也感动了老师。学生们见老师不舒服,也会给老师端开水,叫老师坐下,还给老师捶背。 “爱的教育” 在龙川学校真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我骄傲······”,这自豪、满足、幸福的心声,必将伴随着龙川学校不断探索“爱的教育”,继续传承“永康精神”;

  “我骄傲······”,这自豪、满足、幸福的心声,必将伴随着龙川学校交出一份份满意的答卷,响彻于金胜上空,回荡在丽州大地。

  文章来源:一线聚焦责任编辑:浙江编辑中心主任金英勤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巴蜀网http://www.bashuxw.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络编辑室邮箱(投稿发至邮箱):3341256440@qq.com 联系电话:16608228948
2、凡本网注明"来源:巴蜀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巴蜀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巴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与巴蜀网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或更正。
4、如未在指定的时间内与巴蜀网进行有效沟通的,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因此本网将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5、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巴蜀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巴蜀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6、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巴蜀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7、凡是网上查询不到且持有本网过期工作证件的人员,利用本网的过期工作证件在外开展任何工作均属于其本人的个人行为,与本网无关。
责任编辑:祥云
相关新闻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网站概况  |  法律顾问  |  服务条款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1050326106@qq.com 电话:17383856370    0817-3786040
备案号/许可证:蜀ICP备19010992号    川公网安备 51130302000188号
Copyright© 2018 巴蜀网 版权所有 四川吉祥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    指导单位:中国新闻传媒集团    技术支持:鸿达网络
本网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问题请在七日内联系本网。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四川省网络文化协会 四川省互联网违法 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