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圈内一谈起彭敬昌,几乎人尽皆知,这个憨憨的河北汉子不是书画家,却对书画与文艺情有独钟。初见彭敬昌在他的工作室,长长的走廊里挂满了名人字画,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虽然他是生意人出身,但说起文化产业、文化建设,思路却非常清晰,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是“懂行”之人。
2013年,带着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他担任了河北省海内外名人名企交流协会会长一职,成为第二代掌门人,从此协会开始大跨步发展,享誉河北省内外。三十多年前,彭敬昌在全家人的反对下毅然辞去了县医院这个“铁饭碗”后,走上创业之路,这些年他开过厂子,公司,担任过厂长、总经理等多种角色,但心中总是念念不忘那份文艺情结。
不放弃才能赢得成功
1963年,彭敬昌出生于河北省晋州市七给村,四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老大。80年代末,彭敬昌毕业后, 当时年仅17岁的他进入县医院工作,虽然工作勤奋,备受领导的青睐,但他内心却时刻充满危机感,“自己不能窝在这个地方过一辈子,要发展,要自由就得走出去”,当时这个想法一直盘亘在他的脑海里,刚一开口便遭到家人的一致反对,但他是个意志坚定,说到做到的人,做了决定就不会后悔的人,他毅然决然的辞去了工作,开始了创业生涯。
一切重新开始,彭敬昌盘算着做个鞋料加工厂,他边学边做,开始总是困难的,他也不例外,各种问题接踵而来,产品不合格、资金不足以及没有销路等各种难题困扰着他,“终归会解决困难的”,彭敬昌坚信这一点儿。
产品不合格就重新做,资金不足就想法节流开源,没有销路就去跑销路……
“开拓市场不容易啊!”彭敬昌感叹道“最难的时候,出去跑销路,都骑着摩托车去,夏天还好,冬天冻得腿都没知觉,至今腿上还有冻伤。”可即便这样,他也坚持下来了。
有一年冬天,彭敬昌前往山东菏泽开拓市场,到达当地已经是半夜两点。当时每天就一班车,早上6点发车,如果错过这个点儿,只能等到第二天,他在候车室睡了一夜,多天的疲惫令他睡得十分香甜,以至于喊人上车的声音都没有听到,这时候汽车发动的声音惊醒了他,彭敬昌本能的跳起来,却因为长时间一个姿势导致腿脚麻木趴在了地上,最后一刻才扒着车门上了车。
就是这样,当他面对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时,都不会轻言放弃,凭着这股子韧劲,很快他的加工厂就出现了转机,生意也逐渐好了起来。
成功挫折参半的人生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真正改变他的人生际遇,是在1989年。那年,彭敬昌带母亲前往西安看病,顺便考察了西安市场,从此西安便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一待就是25年。在那里,他经历了成功、挫折、悲伤、喜悦。
1989年,时年26岁的彭敬昌,毅然闯进了西安市场。当时交通、通讯都还不方便,各种物质供应比较匮乏,基本都是本地人统治当地市场,彭敬昌在考察西安市场时发现,当地的鞋料产业都被国企所包揽,被垄断14年,且价格昂贵。他觉得“有戏”,便决定留下来,找好了门面房就开始马不停蹄的开拓当地市场。
有着业务经验的他发现,现实情况远没有想象中的容易,除了交通费占去很大的开销外,语言不通是他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他在西安做了一年的市场后,带去的一万元钱也几近花完,没有跑到一笔像样的生意,语言不通给他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几乎不抱希望的他并没有放弃。他决定最后一搏,第二年他把摩托车从老家带来,在当地找了一个翻译,重新开始。他就是有这么股子闯劲儿,经常以蹄疾而步稳的节奏一马当先,正是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彭敬昌才踏上促使他转折的那块土地。
坚持着,努力着,路慢慢被走了出来,并越来越宽阔,越来越平坦。价位和质量的优势,让彭敬昌苦尽甘来,很快就打开了西安市场,并开始了他在西安的顺风顺水的一程。
人生总是这样,要经历诸多的风晴雨雪才能想明白一些事情。2000年,彭敬昌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他拿出所有的积蓄购买了当时西安某批发市场的71间房屋的产权,却因建筑商的不守信誉等原因,而在一夜之间使这些年辛辛苦苦积攒的产业荡然无存。 谁也不知道当时他的心境,也无法估量他精神上所遭受的打击,以至于多年后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只有他憨憨的一句话“那没办法,一切重新再来吧”。
后来的几年他又辗转做了很多生意,虽然困顿多年,但心头仍然念念不忘的是自己的文艺情结,他决定回归初心,做自己最爱的文化产业。
文化事业的新高度
受西安浓郁的文化氛围影响以及自己从小的文艺情结,彭敬昌对文化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多年来他结交了诸多的书画家并在2013年正式出任河北省海内外名人名企交流协会会长一职,先后担任于右任书法学会河北分会会长、国家文化艺术人才库实训基地河北实训基地主任、中艺人才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开始在文化产业中否极泰来,芝麻开花节节高升。
“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化带来了新的希望,带到了新的高度,这些年我们赶上了文化事业高速发展的好时候”。讲到这时,他眼睛里充满了希望与契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关于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讲话中,频频提及中华文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建设文化强国,必须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汲取营养,获取力量,赋予时代精神”。换句话说,文化产业应该产生经济效益。而这,正是我国文化企业家们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说到这,彭敬昌侃侃而谈。“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使全世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全世界人民都喜欢和学习,这是我即将要做的事情。我们要有担当精神,去创造历史”。
他的别样公益人生
在公益这条路上,彭敬昌一路走来并不孤独,他的整个团队给予了他全力的支持。80年代初,村里四处筹措资金要修建出村的公路、修建学校频危教室,当时他刚刚创业,资金相对捉襟见肘,但却毫不犹豫就拿出2000元支持。在西安,开拓市场时,帮助市场保安解燃眉之急并帮其家人找工作,脱离贫苦困境。同时和帮扶家庭结交了深厚的情谊。从侧面映射出彭敬昌宅心仁厚的优良品质。
进入文化事业以来,他带领书画家现场作画义卖所得,救助过被媒体多次报道过的无极男孩“小旭泽”;他和协会书画老师们多次出资出物看望平山、灵寿、无极等贫困地区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谈到这些,彭敬昌觉得这都是该做的、不值一提的事情,以至于他从来都没有记录过具体的数字。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场跋涉,会遇到很多个路口,面临不同的选择。公益这条路,既非通往名利的康庄大道,也非牺牲温饱的深山绝径。走上去,就能发现广阔天地,别样风景。”彭敬昌说:“公益事业和文化事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都会继续,一路走下去。”(文/张洁)
责编:张文煦23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