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趣闻

城市治理与创新发展的“南充模式”

发布时间:2019-12-26 10:15:46    来源:南充日报    浏览量:    作者: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殷邦权

 

城市治理与创新发展的“南充模式”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殷邦权
 
12
 

  城市,是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的重要载体,是对外开放、承接产业、城乡互动发展的重要平台。对于二、三线城市而言,城市人口密度较小、产业承载空间大、资本要素聚集潜力大,已成为当今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主战场。
  南充,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享有“中国绸都”之誉,有“果氏之国”的美称,是三国文化的发源地。
  南充,是国家规划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地处成(都)渝(重庆)西(安)“金三角”腹地,是四川省第二人口大市、科教文卫大市,位列中国百强品牌城市第56位。如今正朝着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四川经济副中心的战略目标奋进。
  南充,是成渝城市群中最具投资潜力和发展活力的城市。笔者在调查中获悉,目前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53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达到145万人,增长率分别是前三年的20.8%和14.1%,南充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三年稳居全省“一方阵”。今年,南充主要经济指标预计增速高于全省、高于全国、高于预期。透视南充城市创新发展的模式,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A 坚持城市建设与城市治理相融合,着力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
  在城市的建设中, 大多忽视城市治理。老城区形态、业态、文态差,建筑物陈旧、功能不完善、服务不配套,脏乱差突出,新老城区差异化凸显。南充市委、 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 “让城市成为人民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 的要求和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回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 持续加大旧城改造、新区发展,取得了令人赞许的成绩成效。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用力抓好城市功能完善和风貌治理。自2017年以来,南充突出重点、分类治理,全力以赴打好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风貌塑造的城建大会战,坚持城市街道、城市会客厅、城市地标、特色街区、城市公园、城市门户“六箭连发”,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公共绿地、休闲健身设施、污水垃圾处置、文化娱乐设施、城市立面整治“六大工程”,同步推进地下地上、地面立面、业态布局的“净化、美化、绿化、亮化”综合治理,走出了一条城市建设与城市治理相融合的新路子。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狠抓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解决城市内涝、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功能缺失等突出问题,南充市委书记宋朝华亲自深入市辖三区的街道社区, 走进市民中间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征求对城市“乡镇版”“县城版”治理提升和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意见,系统摸排、重点梳理、罗列问题清单,拿出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一项一项推进、一项一项治理,干一件、成一件、像一件。近年来,南充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范围的城市修复、 最大体量的城市改造、最大规模的城建会战,全面改造完成了城市破烂街道、雨污分流、夜景照明系统、 城市公共交通站台布局、南充火车站站房改造提升、站前广场风貌整治、城市公园生态修复、印象嘉陵江及黄金江岸和缤纷水岸生态廊道建设,稳步推进北部新城“大学城”建设、火车北站高铁商务区“双子塔”建设、江东新区金融中心建设和会展中心规划建设、城南新区汽车产业园建设……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在治理中提升、在科学管理中提升、在文明建设中提升,南充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市民宜居宜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彰显。
  三是探索建立城市共建、共治、共享、共管新机制,真正实现城市治理有效、管理科学。街道、居民小区是城市的细胞,街道美则城区美,城区美则城市美。南充市积极探索城市共建、共治、共享、共管新机制,坚持规划先行、建管并重,合理规划停车点位、集市摊位,坐商归店、游商归市。同时,城管执法下沉、网格化管理,实行街道办抓社区,社区抓街道,小区居民自治,层层压担子,人人有责任,实现小区环境改观、卫生条件变化,城市卫生无死角,从而实现了以共建促共享、以共享促共建,努力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健康城市发展格局,努力让全体市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B 坚持城市推进与城市品质提升相融合,增强了城市的集聚力
  城市,靠人口的承载、产业的支撑。城市的推进不仅仅是靠行政的外力, 更重要的是靠城市品质效应的集聚力。南充在城市化的推进中,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的精神,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先后聘请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建筑设计院, 新加坡城市规划设计院的专家莅临南充,依据穿城而过的嘉陵江自然优势,设计“拥江发展、跨江东进、南北拓展、城乡一体”的规划思路,加大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力度,统筹规划了100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推进南充-西充-蓬安“一体化”发展。
  城市向北,规划建设高铁客站、高铁商务区和创新驱动产业园区;城市向东,建设了高端商务社区和川东北金融中心,王府井购物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和航空港工业集中区,现代物流园区;城市向南,规划建设了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和丝绸文化主题体验园区,构建了产城一体、景城一体,文城一体“大城市”格局,实现了新城展新姿,旧城换新颜的目标,大大提升了城市品质。
  提升城市形象、铸造城市品牌列为了南充市委推进城市建设的重点。南充市委书记宋朝华强调,项目建设要不留遗憾、不留败笔,确保出作品、出精品、留遗产。基于这样的理念,南充无论在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还是商住区建设,都要通过市规委会反复评审, 确定建筑形态的布局、颜色与主城区的协调、配套功能的设置等之后方可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有重大项目办和目标绩效管理办进行监督,达不到标准要求,务必返工重来,直至达到品质要求,正在推进中的金融中心、大学城、南充高中北部新城校区和高坪校区就是坚持品质优先的精品力作。
  一座城市的活力,要靠商机人气;一座城市的实力,要靠产业支撑。近年来,南充全面实施“产业年、项目年、开放年”行动,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坚持大产业支撑大城市,秉承“思想大解放、政策大配套、环境大优化”的理念,大力发展汽车汽配、油气化工、丝纺服装、现代物流、现代农业 “五大千亿产业集群”, 加快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建设全省工业副中心,目前中心城市五大产业园区拓展城市50多平方公里,引进了吉利汽车、银翔汽车、三环电子、鑫达高分子复合材料等上百亿的产业项目35个,九天真空、 和泰光纤等投资几十亿元的项目达60多个, 一批全国知名的商业品牌入驻高铁商务区,50多家金融机构入驻川东北金融中心,是南充历史以来招商项目最多、投资规模最大、企业发展最好的时期。南充成为了川东北投资首选地、创业目的地、开放新高地。南充城市已彰显出城市的品牌效应和极大的产业承载力。
  南充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重大部署,大力实施“155发展战略”,致力于“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战略目标,着力培育“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做大产业支撑,着力推进“五大板块重大工程项目”,夯实发展基础。以抓大园区、带动大扶贫、推动大产业,形成了“5+ 100”现代产业体系,沿嘉陵江流域柑橘、香桃、蔬菜三个百里产业带,助力沿江绿色经济带建设,彰显产业集群效应。


C 坚持生态优先与文化兴城相融合,激活城市精气神
  生态是城市的根,文化是城市的魂,南充自然生态独具,文化底蕴深厚,千里嘉陵,合连陇秦、纵横川渝,干流全长1120公里、贯穿南充境内300多公里。千百年来, 这条神奇的大江孕育着南充独特的多元文化;有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的阆中古城、朱德故里5A级景区,有中国钓鱼城———升钟湖;城区内上有鲤鱼跃龙门壮观峡谷,下有“行船走一天,步行一袋烟”的世界级359度曲流。嘉陵江两岸景区景点众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南充是嘉陵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通江达海,活力迸发,北连丝绸之路经济带,南接长江经济带,是《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的构建嘉陵江城市群生态走廊带。
  在南充,嘉陵江生态旅游产业风生水起。南充市委、 市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统筹推进保护、开发、利用三大主体,高起点规划、高起点建设,不仅沿嘉陵江两岸100公里生态走廊横空出世,而且高标准建设“印象嘉陵江”湿地公园,沿江城镇和特色乡村旅游干得风生水起, 推动形成文化与旅游抱团发展的恢宏格局。 目前, 推进了阆中古城保护利用,全力建设水城、赛城和康养城,实施“四城同构”。阆中成功入选首批天府旅游名县;推进蓬安相如故城建设,延续千年辞赋文化;推进朱德故里建设,弘扬红色文化;推进安汉故城建设,传承三国文化, 已经形成了生态保护与文化兴城共融的发展格局。
  如果说文化是城市的“魂”,那么生态建设则是一个区域的“根”。南充市大力推进绿化山川行动,扎实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巩固、野生动植物保护及小型自然保护区等工程,守护秀美山川,打造绿色南充。与此同时,保护嘉陵江“母亲河”行动在南充境内同步展开。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大力推进嘉陵江及其支流环境保护。关停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关停搬迁畜禽养殖场、取缔网箱养鱼、实施河道综合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目前,嘉陵江流域(南充段)累计完成产业项目、生态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660个,保护和利用嘉陵江取得重大成效。
  目前,南充正大力实施绿色产业培育工程、绿色城乡建设工程、绿色环境治理工程、绿色文化培育工程、绿色制度创新工程。今年,南充在嘉陵江流域建设10个绿色生态城镇,建设10个生态公园。在城镇化的推进中,中心城区与县城、重点集镇联动推进。改造提升后的北湖公园即将在新年元旦全面开放,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最佳去处。
  南充孕育了无数的英雄豪杰,有太初历的主要创立者———天文学家落下闳,史学家陈寿在这里写下了名扬中外的《三国志》。南充是一片红色沃土,从这里走出了开国元勋朱德、 民主革命家张澜,共和国大将罗瑞卿和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思德。这里还有5万多名优秀儿女参加红军,3.8万多人为国捐躯, 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的英雄事迹,至今依然激荡人心。
  南充,自古以来就拥有开放的基因。目前,南充正积极抢抓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机遇,深入推进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努力形成川东北开放户门和成渝第二城。这座城,一江(嘉陵江)一河(西河)环绕,两山(西山、凌云山4A级景区)叠峰拥抱,是婀娜碧水、碧峰翠林。“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这是唐代诗人杜甫赞美嘉陵江留下的千古绝唱。今天,在南充市委、市政府的创新打造下,美丽南充,让居者自豪、来者依恋、闻者向往。
  城市,如何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如何回应人民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笔者从调查中找到了答案:南充市委、市政府近三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 践行新发展理念,厚植发展优势,最大限度地激活生产力要素,把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生合一”,把城市形态、城市业态、城市文态“三态融合”,把城市建设、城市治理、城市生态“三箭齐发”,从而构成了现代城市创新的 “南充模式”, 令人眼前一亮、 为之一振:幸福南充,令人自豪!宜居南充,令人依恋!大美南充,令人向往!(本文系作者在2019中国城市大会上的发言)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巴蜀网http://www.bashuxw.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络编辑室邮箱(投稿发至邮箱):3341256440@qq.com 联系电话:16608228948
2、凡本网注明"来源:巴蜀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巴蜀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巴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与巴蜀网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或更正。
4、如未在指定的时间内与巴蜀网进行有效沟通的,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因此本网将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5、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巴蜀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巴蜀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6、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巴蜀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7、凡是网上查询不到且持有本网过期工作证件的人员,利用本网的过期工作证件在外开展任何工作均属于其本人的个人行为,与本网无关。
责任编辑:祥云
相关新闻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网站概况  |  法律顾问  |  服务条款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1050326106@qq.com 电话:17383856370    0817-3786040
备案号/许可证:蜀ICP备19010992号    川公网安备 51130402000057号
Copyright© 2018 巴蜀网 版权所有 四川吉祥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    指导单位:中国新闻传媒集团    技术支持:鸿达网络
本网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问题请在七日内联系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