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趣闻

书香浸润南充乡村大地

发布时间:2019-11-27 10:15:44    来源:南充日报    浏览量:    作者:记者 杨晓江/文 梁洪源/图

 
1
 

  ●目前,全市共有农家书屋5279个,藏书量达844万余册,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乡村建起书院,除了提供书籍借阅外,还会不定期举办文化知识讲座,为村民、学生免费赠书
  ●“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通过书刊捐赠、培训讲座、分享读书故事等方式,激发群众读书热情

●本报记者 杨晓江/文 梁洪源/图
  近年来,南充市开展全民阅读硕果累累,在推进全民阅读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进军营、进农村的过程中,南充城乡阅读氛围越来越浓。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农家书屋、自办书院、农民夜校、读书会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模式,使书香飘扬在乡村大地,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群众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1 农家书屋里 学到知识增进感情
  初冬时节,南充市营山县小桥镇铁顶村的农家书屋里格外热闹。摆在农家书屋中间的长方形桌子边上已经坐了不少人,读书看报,各取所需。
  下课后,铁顶小学四年级学生侯丕源没有直接回家,他来到书屋,拿起《十万个为什么》,如饥似渴地读起来。“我经常到书屋来,这里很多童话书、故事书我都看过。”侯丕源说,除了他自己,还有很多学生都喜欢到书屋来。
  在铁顶村的农家书屋里,整齐地摆放着几排书架,各类图书分门别类地码在书架上。“这一块区域的书籍是少儿读物类,这边是成人读物类、法律类,那边是农技科学类、历史类、哲学类……”该村村主任李玲指着书架介绍,不光孩子们常来看书,村民也爱到这里读书看报,学习种植养殖等专业技术知识。据了解,铁顶村农家书屋有18平方米,现有10多类书籍2000余册。
  “别看书屋面积不大,利用价值着实不小。”李玲说,“和城里的孩子相比,这里的娃娃获取知识渠道比较少。他们的父母大多在外务工,即使就近务工也经常早出晚归,农家书屋成为他们接触外部世界的桥梁。”
  日前,记者在高坪区佛门乡群山村农家书屋内看到,村民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时不时相互交流。群山村农家书屋藏书类别丰富,文学类书籍有小说、散文等,法律类书籍有法学理论、普法教育等,生产类书籍有种植技术、防虫治病等。“农家书屋改变了大家的生活习惯。”村民贺喜华说,以前农闲时,大家无事可做,三三两两地便聚在一起打牌,久而久之就变得懒散起来。农家书屋建成后,大家常到这里看书聊天,既学到了知识,又增进了感情。
  农家书屋建设是惠及农民群众、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全民阅读的主阵地之一。记者从市新闻出版局获悉,目前,全市共有农家书屋5279个,藏书量达844万余册,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不仅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让广大农民真切感受到了文化惠民带来的实惠。

2 乡间建书院 点亮村民“阅读梦”
  11月26日上午,记者走进南部县王家镇嘉陵村,一座颇具规模的石莲书院掩映在青山绿树之中。书院内种植着各类花草树木,摆放着一些石刻,庭院中间的照壁上刻写着朱子家训,颇具文化气息。
  在石莲书院二楼的阅读室,四五个农民正手捧书籍认真阅读。“我每周都要来两三次,主要是看一些与花卉、蔬菜种植有关的书。”嘉陵村村民徐兴勇说,书院建立后,附近村的村民经常聚集在这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交流,其乐融融。
  石莲书院的创办者徐健全,是一位喜读书、好读书、乐藏书的人,几十年来他在工作中收集、购买了不少书籍。“书能被人读,才是最好的归宿。”徐健全说,随着藏书的增多,他有了把藏书拿出来分享给爱读书的人的想法。
  2012年,徐健全在家乡自掏腰包,建起了石莲书院,建筑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几年下来,书院藏书不断增多,目前有中外历史、古典文学、书法绘画等20类书籍共1万余册。徐健全说,书院的宗旨就是传承中国古代书院的讲学、藏书、文化教育普及、学术研究等传统,为乡村文化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石莲书院免费开放,凡是喜欢读书、热爱读书的农民、学生,都可以成为书院的座上客。因为有了石莲书院,读书也不再是独乐乐,而是众乐乐。石莲书院管理者徐沛夫介绍,书院除了提供书籍供阅读外,还会不定期举办文化知识讲座,为村民、学生免费赠书。2019年,南部县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授予石莲书院“南部县民间图书馆”称号。徐沛夫说,书院将按照图书馆的模式进行管理,为村民提供借书登记服务。
  无独有偶,在南部县升钟湖畔,八旬老人敬洪琳建起了家庭无声书院。近日,记者走进书院,只见院内山水相间、花草相映,简易的书房内挂满了老人的字画,书桌后面的书柜里,满满排列着各种书籍,新旧不一。
  “敬洪琳老人建起的家庭书院不仅仅影响着他的子孙后代,也让村民和外地游客受益匪浅。”村民敬升民说,自书院建成后,几乎每天都有不少当地群众以及游客慕名到书院免费参观或学习,书院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3 乡村阅读季 系列活动激发读书热情
  为培养村民的阅读习惯,提升村民文化素养,培育文明乡风民风,近日,西充县图书馆在该县车龙乡开展了主题阅读活动,拉开了西充县2019年“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的序幕。活动中,西充县以图书门店为中心,以流动送书车为网点,结合全县乡镇集市开展送书阅读活动,在各场镇悬挂“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流动送书车送书下乡”等海报标语。
  在现场,西充县图书馆精心准备了一批科普知识、法律法规、种植养殖、文化教育等书籍送给村民,并号召村民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西充县图书馆馆长冯春说,通过开展“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为广大村民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读书氛围,对于培养村民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提升群众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日前,南充市图书馆开展的“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走进了西充县关文镇田方家庭农场。关文镇田方家庭农场位于较为偏僻的山坳里,主要从事生猪养殖,农场及附近村民十分希望有一个农场书屋,能够学习科学的种植养殖知识。
  11月14日,南充市图书馆和西充县图书馆工作人员来到西充县关文镇田方家庭农场,了解到该农场急需种养防病减灾、科学管理、生态发展等方面知识的书籍,于是决定将该农场作为南充市图书馆文化帮扶基地,西充县图书馆延伸服务点,两级图书馆将共同为该农场建立图书室。“科技下乡、送书下乡、送知识下乡本身就是图书馆的社会责任,下一步我们将会定期或不定期为该农场进行阅读推广,开展科技知识辅导、培训。”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说。
  当前,南充正在大力开展2019年“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记者了解到,该活动将开展主题出版物阅读活动、“庆华诞 畅阅读”活动、“我读书 我快乐”分享活动、书城惠民售书联展、“发现乡村阅读榜样”、“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推荐、乡村阅读嘉年华等七大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将依托农家书屋、社区书屋、中心书屋等农村公共阅读设施和文化阵地开展,通过书刊捐赠、培训讲座、分享读书故事等方式,不断激发群众的读书热情。

■相关链接
创新阅读形式 满足阅读需求

  南充自古文风鼎盛,具有全民崇尚阅读的传统习惯。近年来,全市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全民阅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家书屋的建设便是 “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举措。
  据了解,南充以农家书屋为抓手, 积极创造条件提升农村文化民生工程建设速度,真正做到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市委宣传部出版版权科科长王海介绍,近年来, 随着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农家书屋的硬件建设也不断提升。 依托市图书馆的云平台和管理系统“智慧3000”实现了全市农家书屋的全部联网, 基本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建设。 截至目前, 全市共有115个条件成熟的农家书屋升级为县级图书馆分馆,同时建成了自助书屋12个、中心书屋11个、 数字化发行网点8个, 并实行了书刊借阅“一卡通”, 在全市范围内实现通借通还。
  农家书屋的不断普及,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群众“读书难”的问题。王海说,除了纸质阅读以外,农家书屋还可以为农村读者提供便捷的电子阅读服务,农家书屋的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位于西充县义兴镇的智慧农业实物图书馆,是该县跨界融合, 利用 “互联网+”技术,让全民阅读走出书斋大院,将传统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的创新举措。
  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南充的农村自办书院、画院,自发组织读书交流会的现象屡见不鲜,读书形式不断创新,这说明群众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后,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需求。未来,将继续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上多下功夫,结合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努力营造乡村阅读的浓厚氛围,不断满足农村群众对阅读的需求。
  本报记者 杨晓江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巴蜀网http://www.bashuxw.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络编辑室邮箱(投稿发至邮箱):3341256440@qq.com 联系电话:16608228948
2、凡本网注明"来源:巴蜀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巴蜀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巴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与巴蜀网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或更正。
4、如未在指定的时间内与巴蜀网进行有效沟通的,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因此本网将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5、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巴蜀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巴蜀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6、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巴蜀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7、凡是网上查询不到且持有本网过期工作证件的人员,利用本网的过期工作证件在外开展任何工作均属于其本人的个人行为,与本网无关。
责任编辑:祥云
相关新闻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网站概况  |  法律顾问  |  服务条款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1050326106@qq.com 电话:17383856370    0817-3786040
备案号/许可证:蜀ICP备19010992号    川公网安备 51130302000188号
Copyright© 2018 巴蜀网 版权所有 四川吉祥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    指导单位:中国新闻传媒集团    技术支持:鸿达网络
本网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问题请在七日内联系本网。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四川省网络文化协会 四川省互联网违法 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