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10 10:25:17 来源:南充日报 浏览量: 作者:记者 易立权见习记者 柴梓嫣 实习生 王梦璇
●本报记者 易立权见习记者 柴梓嫣 实习生 王梦璇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我市在县域经济发展、文旅融合发展、民营经济发展等重点领域,高瞻远瞩、擘画蓝图、深化改革,为深入实施“155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成渝第二城、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活力。
守牢县域经济主阵地 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市委书记宋朝华指出,县的建制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地位重要、影响巨大、作用关键。
2018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列全省第五位,关键在于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其中顺庆区突破400亿元,阆中市获2018年度四川县域经济强县表彰,顺庆区、南部县双双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表彰。
市委高瞻远瞩,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对南充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总体布局:顺庆、高坪、嘉陵三区同城发展,南部、西充、蓬安一体发展,阆中、南部、仪陇协作发展,营山融渝发展。
总体布局下再精准定位:重点支持顺庆区、南部县等地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积极争创“县域经济发展强县”;支持阆中、仪陇等地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积极争创“天府旅游名县”;支持蓬安县、西充县等地加快绿色发展,积极争创“生态建设标杆县”;支持高坪区、嘉陵区、营山县等地加速壮大实体经济,积极争创“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进步县”。
全市呈现出“主城三区一马当先、其他县市竞相发展、全市上下击鼓奋进”的局面。“川北重镇”雄风乍起!
顺庆区围绕建设主城功能核心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宜居宜业示范区的发展定位,依托中国重汽、日上集团、四川人本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种汽车、无人机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形成百亿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高坪区以建设“城市门户新高地、空港经济新高地、对外开放新高地”为抓手,启动建设会展中心,打造商务会展新城,发展电子信息等产业,培育壮大以三环电子为龙头的电子信息百亿产业集群。
嘉陵区担当实体经济主战场、新城新区主战场、创新创业主战场,全力打好“三场攻坚战”“三场突围战”,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南西蓬一体发展的总体目标定位为:打造“美丽中国的嘉陵江篇章”,重点建设内陆开放窗口城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繁荣宜居幸福城市、创新发展产业城市和人文乡愁旅游城市。要实现高点定位、紧跟成渝、领跑区域的南西蓬一体发展战略,就要努力实现区域同城、产业同链、基础同网,这是南充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重大战略决策。
阆南仪协作发展,发挥优势开新局。阆中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阆中市围绕打造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目标,以文为脉,以旅兴业,文旅融合,扭住文旅龙头,带动县域经济特色发展。今年7月,南部县先后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和全市“县域经济发展铜奖”,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南部以更大的决心、更足的干劲、更实的举措,抢抓政策机遇,抢抓市场机遇、抢抓弯道超车机遇,把握转型升级的关键,锁定目标、把准方向、走对路子,奋力开创“亲水南部”崭新局面,全力争当全市“三个排头兵”、争创全市经济副中心和全省县域经济强县。文旅产业成为仪陇县服务业的支柱产业之一。该县打造红色旅游目的地,充分挖掘境内的红色资源,朱德故里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张思德纪念馆、马鞍镇红军街、客家文化博览园等吸引了众多游客。
营山县地理位置“吊角”,无资源优势,但依托毗邻重庆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重庆,县域经济发展风生水起。
擦亮“五张名片” 打好“文旅牌”
文旅产业是南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优先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去年,全市文化旅游产业产值达到750亿元,文化和旅游产业是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增进人民福祉的重大民生产业。”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文旅产业如何谋篇布局?为此,我市提出,必须坚持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做响“将帅故里·红色文化”“历史名城·三国文化”“中国绸都·丝绸文化”“印象嘉陵·生态文化”“世界古城·春节文化”五张名片。南充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清晰:瞄准经济文化发展大势,深挖文化旅游潜力,做足文化旅游文章, (紧转2版)(紧接1版)启动文旅产业新引擎,加快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的影响力、吸引力、供给力、竞争力,推动南充由文旅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跨越。
目标清晰,方向明确,奔跑的路径清楚明了:“一核心、一走廊、十主题”的文旅产业布局,着力擦亮旅游“五张名片”,并推动文旅软实力变为现实生产力。一核心,就是以南充主城区为中心的文化旅游产业核心集群;一走廊,就是以嘉陵江为轴线的文化旅游生态景观大走廊;十主题,就是以灵秀南充、人文顺庆、山水高坪、忠孝嘉陵、古城阆中、亲水南部、有机西充、红色仪陇、康养营山、浪漫蓬安为主题的全市文化旅游总体布局。
目前,南充文旅产业已经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环线:以锦绣田园、七坪寨为代表的乡村休闲旅游环线,以凤垭山、凌云山、中法农业科技园为代表的生态康养旅游环线,以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为主的主题文化旅游环线等。
与此同时,南充还做好“旅游+”文章,把机械工业生产流程提升为富有情趣的旅游体验过程,把封闭的工业企业变成开放的旅游区,丰富了旅游产品,为工业企业培育了新的增长点,成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如张飞牛肉三国文化产业园和保宁醋博览园被认定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阆中古城是我国四大古城之一,旅游品质一流。在转型升级发展中,阆中不断为旅游增加文化等元素,让古城旅游更丰富多彩。古城内,“张飞巡城”“秀才赶考”“道台审案”等旅游项目,让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品得出味道;古城外,大型实景剧、主题灯光秀让游客流连忘返;乡村里,通过全域旅游,把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乡村连点成线,串线成面,推进乡村旅游。
西充县依托发达的有机农业和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全力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农旅互动、文旅互动,唱响了文旅融合的田园牧歌。利用产业资源、自然生态资源发展旅游。目前,西充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发展有机农业18万多亩,建成有机生产基地105个,100个品种获得有机认证,有机农业总产值超过35亿元,着力建设“西部有机农业第一县”。有机农业生产基地,也成为乡村旅游目的地。
政务环境持续优化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2018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1220亿元,居全省第三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60%;民营企业税收占全市税收的比重达到68%,纳税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逾20户;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超过26万户,占各类市场主体的94%。今年上半年,民营经济增加值更是突破586.89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0.32%。
民营企业的快速壮大,离不开优良的发展环境。南充创新推出的建设项目“五证合一”审批制度,将建设项目报建、合同备案、质量报监、安全报监、施工许可证办理5个建设审批服务事项整合为1个施工许可事项,使得审批时限由35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只要资料齐全,施工许可证“立等可取”。
除“五证合一”审批制度外,我市还推出了“四联合”评审勘验机制,对市级权限范围内的政府重大投资建设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和涉及本地民生、经济发展非政府投资建设重大项目进行联合评审、联合踏勘、联合图审和联合验收。“联合评审办结时限压缩到18个工作日,联合勘察在踏勘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签署踏勘意见。”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下放和取消审批权限,对企业来说,意味着又一道程序和关卡被撤销。在南充,除跨区域项目和核准目录明确由国省核准外,其余一律下放至县(市、区),一律实行互联网备案并当天办结。这项措施的出台,使得审批事项与2014年相比累计减少70%,“审批多”问题迎刃而解。
为进一步优化政商环境,促进南充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市出台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30条”意见和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并全面开展政策评估梳理,清理修订已过时和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督促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三十八证合一”,打通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瓶颈”;持续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治理,逗硬查处“中梗阻”行为。市政府、市纪委监委组织相关部门到成都、重庆等地考察学习,对我市重大项目审批涉及各环节的办结时限进行优化、提速,在项目审批上提速达79.6%,创造了高于成渝审批服务事项的“南充速度”。
此外,南充还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内容,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每年集中开展查处“中梗阻”专项行动,查处“中梗阻”案件。
优质的政务服务,凸显叠加效应。开放的高度,决定发展速度。南充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在一股劲的合力之中,南充给“追梦人”搭建起实现梦想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