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

“圣八礼”清高干红中秋礼盒体现了哪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发布时间:2019-08-20 18:55:23    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    浏览量:    作者:发布者: NPNSN

 

中秋节自古有赏月、饮酒等习俗,流传至今。中秋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是寓意家人团聚的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聚多离少,中秋节更为人们所重视,借此亲朋好友团聚,赏月、饮酒、聊家常。在传统节日里的各种活动,当然应该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样才能表达我们对民族的敬重与传承。

期间,饮酒是少不了的环节。以前,我们喝的是白酒,但白酒容易上头、酒后失态,不符合家人团聚的温馨气氛,而且对身体不利。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用更为高档和健康的红酒作为送礼或宴请用酒。“圣八礼”清高干红就是这样的一款红酒,因其健康时尚而成为在宴请、聚餐、送礼中的新宠儿。值此中秋佳节之际,皇尊庄园精心打造了中秋礼盒,它包装精美,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元素,是皇尊庄园为各位消费者朋友精心准备的中秋礼物。

下面,我们来看看“圣八礼”清高干红中秋礼盒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礼盒和酒标上的字体设计

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而繁体字直到1956年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的标准字,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它承载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至今欧美各国还称繁体字为“传统中文(Traditional Chinese)”。现在的书法、春节对联等很多还采用繁体字书写。

 

 

“圣八礼”清高干红中秋礼盒和酒标上的字体采用的就是繁体字,字体则是宋体改编。它们体现了庄重与大体,体现了“圣八礼”品牌作为国酒之尊的尊贵感和历史文化底蕴;代表了皇尊庄园和“圣八礼”品牌向中国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致敬的理念。

 

“寿”字体现的传统文化

在“圣八礼”清高干红中秋礼盒和酒标上,有“云门献寿”四个字,“寿”是吉祥之字,“云门献寿”象征了我们作为子女对老人们健康长寿的真心祝福,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孝文化。

 

 

云门山上篆刻有“寿”字,而青州是“中国长寿之乡”,“圣八礼”清高干红中秋礼盒彰显的是地方特色和文化寄寓。

此外,皇尊庄园是酒行业唯一获得“养生名优产品”的企业,“圣八礼”等产品获得“中国长寿之乡养生名优产品”称号,并授权使用“寿”字标识。这是皇尊庄园及其产品实力的体现,也是对皇尊庄园及其产品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

“圣八礼”品牌的文化表达

早在周朝时我国就形成了传统的“八礼”文化,传承至今,其中各类文献典籍不乏对“乡饮酒礼”的记载。到了现代社会,逐渐演变成了“八礼四仪”。“八礼”即源自于中国传统的“八礼”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八礼四仪”。

 

“圣”在古代是身份象征和认同,表达了我们要打造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果酒中的国酒”的尊贵地位;“八礼”是中国传统的“八礼”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八礼四仪”的认可与传承;“圣八礼”清高干红承载中华五千年酒礼文化,致力于成为真正具有中华文化底蕴的“果酒中的国酒”。

传统的水果酿制最古老的酒

山楂是中国传统的水果,特有的药果兼用树种,早在《尔雅》一书就有记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从古到今的160多部古代医书中,都有对山楂的医用、药用价值及方法的大篇幅记载。青州有几千年种植山楂的悠久历史,山楂制品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贾湖遗址发现山楂酒,证实了山楂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圣八礼”清高干红正是以青州敞口山楂为原料酿造的山楂酒,它充分利用了这一古老的传统水果来造福人类,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

百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山楂酒酿制技艺是刘氏家族五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组建山东皇尊庄园山楂酒有限公司,带领研发团队进行多年技术攻关,结合现代酿酒技术和特殊工艺酿制成高品质的山楂酒。

 

“圣八礼”清高干红中秋礼盒正是刘氏第四、五代传承人将山楂酒酿制技艺拿出来造福社会的显硕成果,是对宝贵的百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山东皇尊庄园山楂酒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云门山南路8979号

全国免费热线:400-155-2877

网址:www.sdhuangzun.com

巴蜀新闻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巴蜀新闻网http://www.bashuxw.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络编辑室邮箱(投稿发至邮箱):3341256440@qq.com 联系电话:16608228948
2、凡本网注明“来源:巴蜀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巴蜀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巴蜀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与巴蜀新闻网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或更正。
4、如未在指定的时间内与巴蜀新闻网进行有效沟通的,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因此本网将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5、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巴蜀新闻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巴蜀新闻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6、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巴蜀新闻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巴蜀网http://www.bashuxw.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络编辑室邮箱(投稿发至邮箱):3341256440@qq.com 联系电话:16608228948
2、凡本网注明"来源:巴蜀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巴蜀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巴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与巴蜀网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或更正。
4、如未在指定的时间内与巴蜀网进行有效沟通的,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因此本网将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5、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巴蜀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巴蜀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6、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巴蜀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7、凡是网上查询不到且持有本网过期工作证件的人员,利用本网的过期工作证件在外开展任何工作均属于其本人的个人行为,与本网无关。
责任编辑:祥云
相关新闻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网站概况  |  法律顾问  |  服务条款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1050326106@qq.com 电话:17383856370    0817-3786040
备案号/许可证:蜀ICP备19010992号    川公网安备 51130402000057号
Copyright© 2018 巴蜀网 版权所有 四川吉祥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    指导单位:中国新闻传媒集团    技术支持:鸿达网络
本网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问题请在七日内联系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