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聚焦根本任务 强化理论武装

发布时间:2019-10-12 12:17:05    来源:南充日报    浏览量:    作者:记者 李奎

 
南充各地各部门各单位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聚焦根本任务 强化理论武装

 
 

●本报记者 李奎
  突出全员覆盖学,日前,南部县依托18家驻外商会党组织,向在外流动党员寄送了9000余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资料,并利用国庆假期开展集中学习研讨。
  10月9日,记者从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自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坚持认认真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推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为南充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凝聚共识和力量。

突出主线 全员覆盖扎实学
  10月9日上午,营山县人民医院各科室人员充分利用晨会时间,集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学习,医护人员手拿知识手册、读本等学习资料,认真开展学习。
  记者从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自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全市各地各单位严格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制订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导干部读书班集中学习方案和基层党支部学习计划,集中时间和精力组织开展学习,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等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学习,提升学习的全面性、系统性。如,市人民检察院举办“检察官初心课堂”、推行“检察官青蓝工程”;顺庆区结合县级领导干部读书班,组织区委常委轮流上台主讲,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发展顺庆良好政治生态等方面作专题辅导;西充县组织630名科级以上干部开展为期4天的集中学习研讨;蓬安县围绕学什么、怎么学,印制《应知应会学习手册》,发放给每一名党员;市经信局利用微信平台开设“每日学习”“初心家书”专栏,定期推送学习内容。
  我市各地各单位还针对基层党员范围广、数量大的特点,科学合理作出安排,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为基本形式,常态化组织开展集中学习研讨;依托市县两级党校、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等,分层分类对党支部书记进行轮训;对年老体弱党员、在外农民工党员,采取送学上门等方式,实现学习教育全覆盖。如,高坪区抽调党校教师、基层党建骨干组建流动“微课堂”小分队,到非公企业、医院等单位巡回宣讲;嘉陵区针对退休党员实际,邀请配音人员录制学习资料,集中在远程教育站点、文化广场、健身广场等地滚动播放;南部县依托18家驻外商会党组织,向在外流动党员寄送9000余套主题教育学习资料,并利用节假日开展集中学习研讨;市委巡察办以各巡察组为单位,成立巡察临时党支部,把临时抽调干部一并纳入学习范围;市五星小学开展师生共同制作一面国旗、原创快闪视频、青年党员演讲比赛等系列主题党日活动;营山县人民医院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利用晨会和下班时间组织开展集中学习。

结合实际 融会贯通深入学
  为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我市各地各单位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不同类型党组织、不同群体党员实际,就近就便组织党员干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因地制宜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等。如,顺庆区统计局组织观看《张思德》等红色影视作品,轮流讲述个人心得体会和工作打算;高坪区纪委监委机关将近年查处的违法违纪及群众身边“微腐败”等典型案例汇编成册,发放到全区896个基层党组织;南部县妇联开展“童心向党,礼赞祖国”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仪陇县张思德干部学院编印《思德赞》《宗旨论》等学习资料,在培训中开设20多门教学课程;营山县人社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知识竞赛;市人才流动中心流动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赴南充烈士陵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市航管局市区航道二管理段组织机关先进典型作宣讲报告……
  “突出融会贯通学”是我市开展主题教育的一大亮点,各地各单位聚焦党的政治建设、理想信念、廉洁自律等专题,坚持把学习研讨同研究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和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结合起来,同个人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如,阆中古城景区管理局把主题教育与创文明城市、创卫生城市“双创”工作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市档案馆把“六赛六看”活动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举措;市国资委通过采取“谈自学情况、谈认识体会、谈工作差距、谈改进举措”等指导方式,评估国有企业党员干部学习效果;市应急管理局开展“打通中梗阻、提升执行力”专项整治和“防风险保安全”大排查大整治;蓬安县行政审批局把主题教育与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工作法、“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工作结合起来,持续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市技工校开展“对照原文学精神,结合实际转作风”专项整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巴蜀网http://www.bashuxw.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络编辑室邮箱(投稿发至邮箱):3341256440@qq.com 联系电话:16608228948
2、凡本网注明"来源:巴蜀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巴蜀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巴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与巴蜀网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或更正。
4、如未在指定的时间内与巴蜀网进行有效沟通的,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因此本网将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5、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巴蜀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巴蜀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6、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巴蜀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7、凡是网上查询不到且持有本网过期工作证件的人员,利用本网的过期工作证件在外开展任何工作均属于其本人的个人行为,与本网无关。
责任编辑:祥云
相关新闻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网站概况  |  法律顾问  |  服务条款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1050326106@qq.com 电话:17383856370    0817-3786040
备案号/许可证:蜀ICP备19010992号    川公网安备 51130402000057号
Copyright© 2018 巴蜀网 版权所有 四川吉祥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    指导单位:中国新闻传媒集团    技术支持:鸿达网络
本网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问题请在七日内联系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