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05 20:16:39 来源:消费日报网 浏览量: 作者:
本网讯:200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极具前瞻性、创造性地作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决策。在这背景下,2015年10月,莆田市启动“提升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随后,经过九个月的软件开发、测试、硬件部署调试、试运行,打造出极具创新性的影像远程会诊平台--影像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平台(以下简称“签约平台”),并于2016年7月正式上线。经过近三年的落地运营,签约平台的阶段性成效显著,为互联网+医疗、分级诊疗提供了模式参考。
图1签约平台首页面
影像远程会诊,助推莆田分级诊疗落地对于分级诊疗,国家、区域、医疗机构都在从不同角度进行尝试,取得的效果不一。莆田市在签约平台的运行过程中,建立了一套“建模型、定价格、定规则”的模式,助推分级诊疗的快速落地。对于以影像为主的医技检查作同质化诊断是刚需,通过互联网技术,构建影像远程会诊模型,借助经济杠杆,可以让模型机动运行。然后通过诊断结果设定分级指数,为患者提供分级的指引,让老百姓知道专家就在身边,并且让医生知道付出是有回报的,这样既提升医生的积极性,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获得感。
在深入探索“互联网+医疗”的影像远程会诊新模式中,莆田下一步将进一步拓展基于互联网的检验、心电、慢病管理、病理等远程会诊系统,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借鉴“滴滴打车”模式,影像会诊成效显著莆田结合本市影像远程会诊实际,借鉴“滴滴打车”的服务模式,以影像云平台为核心,创新性地打造了影像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平台,建立了影像专家库,实行抢单、指派、兜底的创新影像会诊模式,建立远程会诊费用分成激励、影像质控运行及基层医疗机构诊断水平等级评审等机制,实现对基层医疗机构检查的集中诊断和审核,促进区域内影像专家人才资源的全面共享,有效提高区域范围的影像诊断质量和服务水平,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影像医生、患者等多方共赢。
图2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影像远程会诊中心
2016年7月30日正式开通运行至今,平台已实现会诊13.2万例,平均完成一次会诊时间从原来的2小时下降为4.67分钟,提高了会诊的效率,让患者在基层等报告的时间大大的缩短。构建“医疗影像云平台” 将影像资料存储至互联网端,采用二维码图文报告+影像云存储替代传统医用塑料胶片,实现全市基本医疗影像无胶化。目前已上传近216万人次,打印二维码图文报告85万份。
据数据统计,签约平台开展至今,已为患者减少了500多万的检查费用,不包括跑去大型医院看病花费的交通、住宿、误工等费用;每年至少减少医院在存储影像资料所购买设备的费用约140万;每年至少减少医保新农合基金在医用胶片的支出费用约380万。
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有望全省推广经过近三年的打造,莆田市基于互联网的影像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平台技术和运营模式已基本趋于成熟,已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形成了高效统一、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区域医疗协同服务网。2018年4月2日,莆田市卫计委组织省、市有关影像专家对影像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平台影像会诊进行检查,专家组随机抽取平台近3个月共50份影像会诊记录,诊断符合率98%。次日,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组织有关专家对福建省卫计委、农工党福建省委会支持莆田市提升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进行验收。
图3项目验收会现场
验收会由首都医科大学影像学系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影像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放射学会原副主任委员李坤成主持。专家组对该项目做出了高度评价,表示福建省卫计委和农工党福建省委会给到了一个很好的支点,影像的远程诊断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项目的运行模式符合互联网+医疗工作机制,整体具有可持续性,推广价值较高。
图4李坤成教授主持项目验收
该项目的顺利验收,证明了数字福建下互联网创新的方向,对加速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发展、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践行分级诊疗具有深远意义,有望推广至更多地区。
市人口健康数据管理中心主任苏志康作验收汇报,提出下一步,莆田将建立第三方虚拟影像远程会诊中心,面向全国,引入知名影像专家,为基层医疗机构、县级医院等提供影像的兜底服务,为县区级医院和民营医院提供全方位(含CT、MR、疑难杂症等)的优质远程诊断服务,同时推动影像人工智能在该市影像会诊工作中应用。
【责任编辑:袁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