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魅力城乡

我们村的年轻人 | 张林:“兵支书”当好乡村振兴“火车头”

发布时间:2024-10-17 19:09:25    来源:巴蜀动静    浏览量:    作者:

  为持续推动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深入实施“我们村的年轻人”领头雁培养计划,发掘、储备、选树一批有情怀、有经验、有能力的乡村青年“领头雁”队伍,共青团泸州市委推出“我们村的年轻人”系列报道,讲述年轻人在乡村创新创业、参与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

  今天让我们走近

  沪州市纳溪区丰乐镇马村党总支书记张林

  一起倾听他与乡村振兴的故事

  公路通到家门口、百花谷游人如织、农家小院窗明几净……初夏时节,走进泸州市纳溪区丰乐镇马村,呈现眼前的是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新图景。“马村能有这些变化,小张书记功不可没!”村民口中的小张书记叫张林,中共党员,今年35岁,是土生土长马村人,自2013年退伍后就返乡工作,现任马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当了5年兵的张林退伍后,放弃了广东的好工作,怀揣着回乡干事创业的决心,到老家马村当了一名村主任助理。那时的马村,基础设施落后,村民增收渠道狭窄,村(组)干部大多为“50后”“60后”,老支书希望张林以退伍军人的本色和青年人的朝气,带领大家在乡村振兴中打个“翻身仗”。“二十多岁的小年轻能干啥?”“这个小年轻家庭条件好,干不了两天就得撂挑子走人。”面对村民的质疑,张林拿出在部队时“勇争第一”的劲头,把事关3200多名村民利益的每一件事都作为“大事”“要事”来抓,一家一户地走访。再加上大大小小500多场“坝坝会”谁家有个难事、哪里有场纠纷、谁家孩子上学需要资助、哪条路需要修整……张林心中自有一本“明细账”。

  在张林看来,马村要打“翻身仗”,发展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是“硬道理”。2018年,张林通过向上争取资金300余万元,新建2100多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一核四中心”综合发展格局,以服务党员群众为核心,建立返乡人才服务中心、电子商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有了这个基础,张林带着村(组)干部回引在外“乡贤”,采取“一对一”服务模式,为落户企业提供针对性服务,解决他们用地、用工、销售等问题,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截至目前,马村已经吸引32名外出人员返村创办农业公司,其中投资1000万以上的5名、投资100万以上10余名。天骄雷竹、蔬菜基地、生态渔场、葡萄园、龙虾基地等产业纷纷落地,年总产值突破5000万元,带动村民就近就业513人。同时,唱好“土地戏”,盘活外出务工人员闲置土地,村民将自家土地入股村集体公司,由集体公司经营柑橘产业、乡村旅游等项目,村民获取65%的利润,村集体公司则占35%。每年312户入股村民对2000亩沃柑和百花谷旅游项目的盈利进行分红,户均增收6000元。现在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五年前的1.3万元增加到2.8万元,村集体公司收入突破100万元大关。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马村890户家家都有不同的难处,邻里间也难免出现矛盾纠纷。张林围绕“家风清正、民风清纯、乡风清朗”工作目标,坚持“自治、德治、法治、智治”四治融合,建立“总网格长-网格员-党员中心户长”三级联动治理体系,探索“乡理乡清”治理模式,在马村形成了“治理有效、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的发展格局。在张林倡导组织下,马村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开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评选评比,打造“桂香法治长廊”普及法律知识,创新“桂花树下说乡理”乡贤干部矛盾纠纷化解模式,整合雪亮工程、慧眼工程平台、网格E通、矛盾纠纷随手调等系统,开启“人工+智能”二元治理模式。在化解矛盾纠纷过程中,张林琢磨出了自己的一套口诀,“群众利益无小事,对症下药讲实效,解决矛盾找关键,法理第一为人民。”从任职村干部到现在的八年多的时间里,张林调解各类村民矛盾300余起,成功率达到100%。

  “我是土生土长的泸州人,把家乡建设好,回馈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是我小时候的梦想。”张林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在村上工作的11年中,马村获评省级乡村治理先进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市级精神文明建设村、区级脱贫攻坚示范村。张林也获评2021年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2023年四川省担当作为好支书。张林说,“我不是马村的过客,作为马村的领头人,理应为民谋利,为民用权,视群众为亲人,争取把马村建设成为更美丽、更富饶、更团结、更和谐的新农村!”

  来源:纳溪青年

  泸州新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巴蜀网http://www.bashuxw.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络编辑室邮箱(投稿发至邮箱):3341256440@qq.com 联系电话:16608228948
2、凡本网注明"来源:巴蜀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巴蜀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巴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与巴蜀网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或更正。
4、如未在指定的时间内与巴蜀网进行有效沟通的,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因此本网将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5、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巴蜀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巴蜀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6、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巴蜀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7、凡是网上查询不到且持有本网过期工作证件的人员,利用本网的过期工作证件在外开展任何工作均属于其本人的个人行为,与本网无关。
责任编辑:云传媒
相关新闻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网站概况  |  法律顾问  |  服务条款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1050326106@qq.com 电话:17383856370    0817-3786040
备案号/许可证:蜀ICP备19010992号    川公网安备 51130302000188号
Copyright© 2018 巴蜀网 版权所有 四川吉祥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    指导单位:中国新闻传媒集团    技术支持:鸿达网络
本网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问题请在七日内联系本网。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四川省网络文化协会 四川省互联网违法 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