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魅力城乡

“不要把我同人民群众隔开来”

发布时间:2018-03-15 14:19:02    来源:人民网    浏览量:    作者:

  原标题:“不要把我同人民群众隔开来”

  今年3月5日,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正值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际,刊发此文,意在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调查研究,也以此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

  ——编者

  三年困难时期的1961年5月3日至6日,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省武安县伯延公社主要就农村公共食堂问题进行蹲点调研。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天,从细节中解读周恩来恪守的基层调研规矩,值得今天的领导干部好好学习和发扬。

“突然袭击”的规矩

  由于当时生活困难,伯延公社社员食堂以吃玉米糊糊和代食品(把玉米轴、玉米秆、棉花壳、红薯秧、榆树皮等磨成粉,掺入少量的红薯面、玉米面、糠面等蒸熟后的充饥食品)度日。早就得知总理第一天中午要吃社员食堂饭的消息,社队领导精心安排一个社员食堂,一面让社员们提早把饭打走了,让总理看不到社员吃饭的真实情况,另一面想办法专门给总理做了面条、馒头、稀饭和红薯。这些情况哪能骗得过周恩来呢?

  第二天中午,周恩来突然提出,还要到社员食堂去吃饭,而且要去另一家昨天没有去过的食堂。社队领导一下都慌了。原以为总理昨天去社员食堂吃过一次饭后就不会再去了,因此没有提前做任何准备。周恩来来到一个食堂,只有炊事员和司务长还在,其他社员们已吃完饭回家了。跟随的公社领导对周恩来说:“总理,食堂没有饭了,还是回公社吃吧。”周恩来不说话,径直奔向灶台揭开锅盖,锅内还剩些玉米糊糊。他问道:“这不是还有吗?”有人回答说:“这是炊事员吃的。”“那好嘛,我与炊事员一块儿吃。”周恩来叫炊事员盛了一碗玉米糊糊,还掰了一小块代食品。过后派人送来1两粮票、5分钱饭费。

  这次突击,周恩来吃上了真正的社员食堂饭,了解到了农村公共食堂的真实情况。在尊重基层调研安排的同时,周恩来常常采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到那些事先没有得到通知安排、没有做过手脚的地方去调查,从中发现问题。他说:“你想摸到真实情况,就不要老是围着别人挑好的地方转,要多到那些事先没有得到通知的地方走一走,在那里你才会看到、听到最为真实的情况。”

躬身求教的规矩

  周恩来到了一片杏树园,有二亩多地,栽种着六七十棵杏树。在空隙地里,胡银福两口子正在栽红薯秧。他边看边问他们红薯怎么栽法,并顺势蹲下来,要帮着胡银福夫妇栽红薯。老胡的妻子李善琴赶紧拦住说:“可别,可别,都是泥。”她给总理讲,栽红薯要先往坑里倒上水,将红薯秧弯着按下去,不能直着插进去。还说刚开始没有经验,直着插,结果红薯结得很少。周恩来听后连声说:“对,对,就是得学经验。”

  周恩来说过,“领导地位并不能使你得到知识和经验,所以面向群众,汲取群众经验,十分必要”,“到人民中去生活,才能取得经验,学习到本事”。他一生坚持虚心向群众学习,认为:“在农村中,许多农民比我们勤劳勇敢,比我们有办法;在工厂中的广大工人,比我们能生产,比我们能创造;广大的劳动知识分子、学生,有的在许多方面比我们强。”在下基层调研中他随时随地留心观察群众,一有机会就躬身向群众求教。

反复核实的规矩

  在伯延,周恩来每访社员家,总要到社员存粮的房间走一走,到灶间揭开锅盖看一看。一天中午,工作人员领着周总理来到徐翠叶家中。徐翠叶的婆婆刚从自留地栽红薯回来,正蹲在院内一个墙角烧灶火,准备热点榆叶汤喝。周恩来走到灶旁揭开锅盖看了看,没说什么盖上了,问徐翠叶的婆婆:“大娘,锅里煮的什么?”她说:“煮的榆叶汤,糊着把糠面。”听她这么一说,他又一次揭开锅盖细看了一下,嘴里不停地“啧、啧、啧”。

  周恩来在徐翠叶家第二次揭开锅盖是为了再核实一下第一次揭开锅盖看到的和听徐翠叶婆婆讲的情况。下基层调研就要掌握真实情况,周恩来在调研中很重视基层一线点上和面上情况的反复核实,绝不能搞“大概”“可能”“想当然”。他指出:“只有情况明,才能决心大,才能把工作搞好。还要谦虚谨慎,把情况弄明后再下决心,不能瞎搞。”后来他在1961年6月12日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对伯延调研情况沉痛地描述说:“除了树叶、咸菜、野菜以外,就没有东西了,硬是没有存粮。”一个“硬”字,就是周恩来在调研中反复核实后下的精准的结论。

和群众交朋友的规矩

  在参加座谈会之前,伯延社队干部特意向社员张二廷再三交代:“总理可是大官,千万不能乱说。”在座谈会上,阅人无数的周恩来发现了这位真诚的农民,在他的引导下,张二廷第一个大胆说出了“食堂不好,食堂吃不饱”的真心话,说出了“总理,再这样糊弄下去,过两年连您也会没吃的”辣味十足的话。周恩来边听边鼓励,耐心听完张二廷一通话,激动地站起来,握住他的手说:“二廷,我周恩来走南闯北,很少有人说住我,今天你算是说住我了。好,二廷,咱们交个朋友吧!”

  周恩来下基层调研时喜欢深入到群众中,乐于和群众交朋友。为何张二廷这样一个普通农民会被周恩来当作交友对象,而不是其他人。周恩来曾说过:“每个共产党员都得有几个党外朋友来往,可以多交新朋友,也可以有些固定的朋友,能够反映一些意见,敢于提出意见的。”难得是诤友,张二廷符合周恩来交友的标准。座谈会上他这样评价张二廷:“你是我下来遇到的第一个敢说真话的人。你们批评得很对,我很难过。”“张二廷说的是真理,只有他把我们看作自己人时,才会说这样的话,这是一针见血的话。”对这位新交的农民朋友,周恩来信守关心朋友、不忘朋友的信条,亲自到张二廷家看望,想办法帮助他抚养孩子,从这以后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国务院或总理办公室每年都有人受总理委托到伯延看望张二廷。

不把群众隔开来的规矩

  最后一次座谈会是5月6日下午在供销社院内的大屋进行,开完这个座谈会周恩来在伯延的调研就结束了。会议结束从屋里一出来,周恩来看到供销社大院内和门前的元宝坑广场上,密密麻麻的全是人。原来是附近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听到总理要走的消息,纷纷赶来送总理,约有上千人。总理的车停在村北,但是向北的路已经被沸腾的乡亲们堵住了,大家簇拥着总理,都想和总理握个手,警卫们拦也拦不住。周恩来一看这种场景,不让警卫拨开向北的人群,而跟簇拥的乡亲们向南走,慢慢绕着元宝坑广场走了一个大圈儿,并频频向乡亲们招手致意。

  “不要把我同人民群众隔开来”“不要使我同群众有距离”,这是周恩来下基层调研对地方领导常嘱咐的一句话。他对不让群众见领导,或者让群众为领导让路,很反感,曾气愤地说:“例如我们领导同志走到哪里,就把众人拦住,为我们让路,你要平等待人,就不行,有些人一定把你搞得很特殊。我也不反对必要的警惕性,本来是坐在一起的,为什么要隔开来?我看这就是一种习惯势力,是封建的,有时不自觉就出来了。”

  [责任编辑:张飞]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巴蜀网http://www.bashuxw.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络编辑室邮箱(投稿发至邮箱):3341256440@qq.com 联系电话:16608228948
2、凡本网注明"来源:巴蜀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巴蜀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巴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与巴蜀网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或更正。
4、如未在指定的时间内与巴蜀网进行有效沟通的,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因此本网将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5、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巴蜀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巴蜀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6、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巴蜀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7、凡是网上查询不到且持有本网过期工作证件的人员,利用本网的过期工作证件在外开展任何工作均属于其本人的个人行为,与本网无关。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网站概况  |  法律顾问  |  服务条款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1050326106@qq.com 电话:17383856370    0817-3786040
备案号/许可证:蜀ICP备19010992号    川公网安备 51130302000188号
Copyright© 2018 巴蜀网 版权所有 四川吉祥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    指导单位:中国新闻传媒集团    技术支持:鸿达网络
本网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问题请在七日内联系本网。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四川省网络文化协会 四川省互联网违法 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