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素养大赛展风采 教师能力大提升—南充市顺庆区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

发布时间:2019-04-17 19:40:25    来源:巴蜀新闻网    浏览量:    作者:冯婧、任丽学

  本网讯(记者:李飞甫   通讯员:冯婧任丽学文/图)四月,春和景明,桃李争妍。在这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里,南充市顺庆区小学语文集结号吹响,应者云集。

  2019年4月10日,顺庆区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展评大赛在顺庆区实验小学举行。本次大赛中,南充市西河路小学以467.25的高分,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来自全区32所小学的32个代表队参与了本次大赛的角逐。这次素养展评分“口头作文、朗读展示、文本解读、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五部分。4月8号下午6:00抽签,10号上午展示。短短一天时间内,要完成五个部分的准备,着实不易!拿到参赛序号和内容后的第一时间,汪校长马上组织语文组集体讨论,然后分组针对不同环节进行筹备!夜深了,可是她们似乎不觉得疲惫,为了一句话,为了一个环节的设计,为了呈现出最好的效果,在集体的力量下,所有问题都一一迎刃而解!

  赛场上,选手们知识技能的灵活运用,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读,刚劲有力,布局均衡的书写展示……无不体现参赛教师的扎实功底。选手的精彩表现令在场的评委、老师们赞叹不已。


第一环节:口头作文

  这一环节是围绕统编版教材开展的,在规定时限内讲述“我与统编版教材的故事”。每位选手都具备了主持人、演说家的风范。特别是赵英老师,结合工作中的真实事例,讲述中声情并茂,娓娓动人,打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

第二环节:朗读展示

  参赛选手普通话标准,声情并茂,抑扬顿挫。一篇篇课文,成了一个个动听的故事。郭英老师仪态大方,朗读字正腔圆、表达流畅、舒缓有致,带给听众美的享受。这样的朗读,传递了真情,感染了他人。

第三环节:板书设计

  第二环节和第三环节同时进行,要求选手在五分钟内完成板书设计的书写,选手们以行云流水的流畅书写为大家展示了他们的书写功底。让在场教师赞不绝口,感慨万千!任丽学老师神情自若,淡定从容,在规定时间之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自己扎实的粉笔字功底。她的粉笔字书写讲究笔法、整体布局美观,笔锋刚劲有力。

第四环节:文本解读

  选手们的文本解读特色鲜明,各具风采:或铿锵有力,张弛有度;或绘声绘色,生动活泼;或热情洋溢,以情动人;或行云流水,质朴自然……冯婧老师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对教材的取舍、分配、解读,以及对课文良好的驾驭能力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五环节:教学设计

  一篇篇精彩的教学设计展示,充分的展示了选手们专业的素养。在这没有学生的课堂上,杨明英老师综合素养强,教态优雅,语言富有感染力。教学设计符合新教材理念,围绕单元目标,结合学校开展的《主题阅读》,以生为本,以教策略为主。获得了评委们和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纯净的课堂,是蓝天白云!这篇教学设计展现了教学的魅力,教师的魅力,语文的魅力。

  最后,南充市进修校的郭主任对本次活动中的亮点与不足分别进行了点评,西河路小学全体语文老师积极参与并认真聆听,进行反思,收获颇丰——在统编版教材之下,什么是教学新样态,如何改善备课方式,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在哪里,教学设计如何从教知识转变为教策略,如何解读文本,怎么样落实教学目标等,值得深思。

  通过这次意义非凡的活动,我们相信所有战斗在一线老师们,一定会用新理念,新方法,新路子,教新书——成就最美的人间四月!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巴蜀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络编辑室邮箱(投稿发至邮箱):3341256440@qq.com 联系电话:16608228948
2、凡本网注明“来源:巴蜀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巴蜀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巴蜀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与巴蜀新闻网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或更正。
4、如未在指定的时间内与巴蜀新闻网进行有效沟通的,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因此本网将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巴蜀网http://www.bashuxw.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络编辑室邮箱(投稿发至邮箱):3341256440@qq.com 联系电话:16608228948
2、凡本网注明"来源:巴蜀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巴蜀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巴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与巴蜀网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或更正。
4、如未在指定的时间内与巴蜀网进行有效沟通的,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因此本网将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5、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巴蜀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巴蜀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6、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巴蜀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7、凡是网上查询不到且持有本网过期工作证件的人员,利用本网的过期工作证件在外开展任何工作均属于其本人的个人行为,与本网无关。
责任编辑:李祥云
相关新闻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网站概况  |  法律顾问  |  服务条款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1050326106@qq.com 电话:17383856370    0817-3786040
备案号/许可证:蜀ICP备19010992号    川公网安备 51130302000188号
Copyright© 2018 巴蜀网 版权所有 四川吉祥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    指导单位:中国新闻传媒集团    技术支持:鸿达网络
本网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问题请在七日内联系本网。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四川省网络文化协会 四川省互联网违法 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