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弘扬宪法精神 营造法治校园

发布时间:2018-10-17 21:03:40    来源:巴蜀新闻网    浏览量:    作者:李飞甫 孙茂春

  巴蜀新闻网四川南充讯(记者:李飞甫 通讯员:孙茂春 文/图 )古语云:“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而这根准绳,无疑就是宪法。它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党政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10月16日下午,在南充市委李洪君秘书长、市委兰吉春副秘书长的陪同下,四川省宪法学习督查组省委宣传部谢越巡视员、省委办公厅法治指导处李大芳处长一行,来到南充市西河路小学,对学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宪法工作进行了指导,汪校长携校级领导班子向督查组进行了相关汇报。

  南充市西河路小学建校23年以来,始终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学校把法律与道德,文明与善良放在首位,法治教育从小抓起,在教学工作中做到了四个结合:师德师风建设与法治相结合;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与法制相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与法治相结合;校本课程设置与法治相结合。围绕这四个结合,学校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法治文明和法治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思想品德课、班队活动课组织孩子们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同时,我们还深入开展校园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通过这些法律、法规的学习,使孩子们从小知法、懂法、守法,时时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保护自己。

  为深入宣传宪法,让宪法走进校园、走进学生心中,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学校通过宪法儿歌、宪法快板、法治典故、法治黑板报和手抄报、宪法知识竞答、话题辩论、模拟法庭、LED播放等形式,师生共同学习宪法知识。三七班的同学们还结合青少年的自身特点和法律知识,现场说起了普法快板歌,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宪法、了解宪法,深入领会宪法精神,让宪法知识入脑入心。

  最后,督查组一行对学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宪法工作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创新的宪法学习形式不仅普及了宪法知识,提高了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弘扬了宪法精神,而且营造了学习法律、遵守法律、敬畏法律的良好氛围,推动了西河路小学法治校园的建设。让学生们明白不仅要利用法律保护自己,还要借助法律传播社会正能量,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法律小先锋。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巴蜀网http://www.bashuxw.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络编辑室邮箱(投稿发至邮箱):3341256440@qq.com 联系电话:16608228948
2、凡本网注明"来源:巴蜀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巴蜀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巴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与巴蜀网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或更正。
4、如未在指定的时间内与巴蜀网进行有效沟通的,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因此本网将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5、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巴蜀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巴蜀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6、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巴蜀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7、凡是网上查询不到且持有本网过期工作证件的人员,利用本网的过期工作证件在外开展任何工作均属于其本人的个人行为,与本网无关。
责任编辑:祥云
相关新闻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网站概况  |  法律顾问  |  服务条款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1050326106@qq.com 电话:17383856370    0817-3786040
备案号/许可证:蜀ICP备19010992号    川公网安备 51130302000188号
Copyright© 2018 巴蜀网 版权所有 四川吉祥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    指导单位:中国新闻传媒集团    技术支持:鸿达网络
本网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问题请在七日内联系本网。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四川省网络文化协会 四川省互联网违法 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