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学以致用 教研相长

发布时间:2018-05-29 20:29:07    来源:公众网    浏览量:    作者:南充市西河路小学,张娅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积极利用各种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5月24日下午,语文组老师在教师会议室举行了以“部编新教材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统整与课堂创新研讨会”为主题的汇报交流活动,外出学习的老师分别从低、中、高三个不同的年段,以独特的视角对学习的收获进行了交流分享,汪校长也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

  樊娜老师首先谈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三堂课:来自深圳的胡红梅老师带来的读故事学表达的课例——《乌鸦喝水》,在课堂上将合作活动和练习说话始终联系在一起,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各种句式的训练。拼音教学j q x时,尽可能多地联系生活常识,拓展j q x的四个声调相关的生字和词语,在这些字词的认读中巩固拼音。胡老师还分享了低段课文教学的流程:一、读课文,二、圈词语,三、认生字,四、练说话,五、书写,这样的方法既方便又实用。徐嫣娜老师带来的成语故事学习让人耳目一新,在教学中始终用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注重词语的积累和运用。三堂课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紧扣低段教学的训练重点,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苏利老师带来了统编教材主编之一——崔峦老师的尊尊教导:在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核心素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健康的身心,二、良好的品格,三、关键的能力。小学语文学科素养涵盖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人格雏形的培养,二是夯实听、说、读、写、书(指书写)的基础,三是提升阅读素养,四是培养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五是增加文化积淀,培养爱美的情趣。崔峦老师讲到,教材,既是教本,也是学本,低年级强调识字、写字、学词,在一二年级,要夯实这个基础。低年段要摒弃分析内容的教学方法,倡导随文识字,借助汉字特点字理识字、结合语言环境识字……等识字方法,坚持认识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为低段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任丽学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薛法根老师使课堂高效起来的“高招”。阅读教学三个不教:学生已懂的不教,学生自己能学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不教。课堂教学要将有限的时间集中在那些具有核心价值的教学内容上,要求教师走进课堂之前必须对文本做到心中有数,讲在文本的出彩处讲,讲在目标的达成处,讲在学生的疑惑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内容要精要,二、关注最末五名孩子,三、生字首次书写时放大,四、课前听写,五、用好一个笔记本,六、重视小片段训练,七、作文批改只划红线,八、一分钟的掌声,九、要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

  张娅老师给大家分享了著名特级教师赵志祥老师的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三笑》。从课堂结构看,赵老师的《三笑》属于“糖葫芦串珠式”的教学,先教邯郸淳的《笑林》,再教冯梦龙的《笑府》,最后教赵南星的《笑赞》。这样的教学结构,前一则笑话的教学都是在为后一则笑话教学做准备,在通读、词句、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积累喷发,正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交流中张老师不但关注到了课堂教学策略的过程,而且更加注重师生灵活互动的评价意识,赵老师妙语连珠的点评与激励,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高昂投入,趣味盎然。

  最后丰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说,语文是个大学科,包含的内容很多,我们把对传统的传承、对道德的迁移、自己的经验都要传递给学生,语文老师任重道远。我们要学以致用,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有更多的意识和知识去传播我们的文化和思想。还要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参与教学研究,参与语文核心素养的树立与丰富,让语文学科和自我提升、自己的专业成长相结合,互相补益。

  此次汇报活动,交流分享有代表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了外出学习的作用。老师认真获取新信息、新理念,达到一人学习,集体收益的目的,使大家在学习交流中一起成长。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巴蜀网http://www.bashuxw.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络编辑室邮箱(投稿发至邮箱):3341256440@qq.com 联系电话:16608228948
2、凡本网注明"来源:巴蜀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巴蜀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巴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与巴蜀网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或更正。
4、如未在指定的时间内与巴蜀网进行有效沟通的,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因此本网将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5、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巴蜀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巴蜀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6、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巴蜀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7、凡是网上查询不到且持有本网过期工作证件的人员,利用本网的过期工作证件在外开展任何工作均属于其本人的个人行为,与本网无关。
责任编辑:树人
相关新闻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网站概况  |  法律顾问  |  服务条款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1050326106@qq.com 电话:17383856370    0817-3786040
备案号/许可证:蜀ICP备19010992号    川公网安备 51130302000188号
Copyright© 2018 巴蜀网 版权所有 四川吉祥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    指导单位:中国新闻传媒集团    技术支持:鸿达网络
本网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问题请在七日内联系本网。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四川省网络文化协会 四川省互联网违法 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