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需三方合力 让学生减负做到真正落地

发布时间:2018-04-07 20:57:32    来源:法制日报    浏览量:    作者:

委员谈如何让学生减负真正落地

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

  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不强,学前教育数量和质量都有弊端,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不高……针对教育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召开期间,委员们提出了解决方案。

  本报记者 蒲晓磊

  当大家在谈论“减负”的时候,委员们在谈论什么?

  一篇名为“牛蛙之殇”的文章曾经在去年火爆网络,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会副主委、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副主任胡卫把对这篇文章的思考写到了提案中:“客观分析下来,家长的焦虑,主要还是出在家庭教育本身。显然,问题的解决,最终靠的也是家庭教育本身。”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东城区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建议,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衔接,在“减负”问题上形成合力。

  民革中央把“增强义务教育‘减负’实效,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当作重要提案提交给全国政协,提案这样看待“减负”的重要意义:“增强‘减负’实效,办好人民满意的义务教育,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关系到建设教育强国历史使命的完成。”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召开期间,长期关注教育问题的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推动热议多年的“减负”工作能够真正落地。

家庭教育出问题致“牛蛙之殇”

  去年,“牛蛙之殇”一文火爆网络时,长期关注教育领域的胡卫很快就注意到了这篇文章。

  “文章字里行间戳中了父母心中深层次的焦虑,育儿漫漫长路上的艰辛激起了广大读者的情感共鸣。”胡卫说。

  胡卫认为,受各种因素影响,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认识:考不上好小学=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人生失败。在这样一个狭隘而荒谬的逻辑链条中,家长们形成了经济焦虑、攀比焦虑、教育焦虑这样三重焦虑。

  在胡卫看来,家长们各种焦虑的背后,原因并不复杂:一方面,出于对孩子成长成功的过度渴望,有一种“担心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的功利心理;另一方面,对孩子成长规律和个性特点缺乏理性认识,普遍存在从众心理和跟风意识。

  “事实证明,用硬拼的方式,把孩子的所有时间用各种补习班填满,不仅会抹杀掉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后续的潜力,还会占用掉孩子童年的玩乐时光,是得不偿失的做法,最终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胡卫说。

  胡卫认为,面对《牛蛙之殇》所引发的热议和反思,应作出四个“转向”:从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转向关切自己家的孩子;从只关心孩子学业结果,转向重视高质量的陪伴;从只注重挑选好的学校,转向帮助孩子设计好的人生;从被动跟风盲从,转向理性思考抉择。

  “无数事实表明,一个在健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个得到父母理解关爱的孩子,即使不上名校,也可以是高贵的、从容的和充满好奇的,并且拥有独立的、快乐的美好人生。客观分析下来,家长的焦虑,主要还是出在家庭教育本身。显然,问题的解决,最终靠的也是家庭教育本身。”胡卫说。

谨防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

  王欢注意到,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减负”工作,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刀切”的量化规定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地区、校际间的现实差距;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各类“辅导班”“培优班”让家长“爱恨交加”,教师、家长特别是学生的“减负”获得感还不强。

  在王欢看来,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是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基础教育承载了很多“基础”之外的内容、教育综合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入等多重原因的交织。

  “孩子成长成才,当然应该勤奋努力,但凡事皆有度,一旦丧失了学习兴趣,让‘孩子伤在了起跑线上’,小苗再难成栋梁!”王欢发出了这样的警告。

  在王欢看来,要想让“减负”真正落地,教学这一环节必须得到重视:一方面,强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另一方面,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教育主阵地的内涵式“减负”。

  王欢同时建议,规范课程设置、深化评价改革,有针对性地做好“减负”“四则运算”:“加法”,就是把孩子的睡眠和运动时间加上去,把亲近自然和兴趣爱好加上去;“减法”,就是严控课内外作业的数量、种类、形式、难度,把不必要的负担减下来;“乘法”,就是把多元评价的激励机制成倍拓展;“除法”,就是将违规的校外补课、办班以及各种违反学生成长规律的比赛坚决去除。

  更为重要的是,“减负”的真正落地,依赖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方合力。

  王欢建议,大力宣传“基础教育为人生发展奠基”的价值取向,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衔接。让家庭教育回归本源,培育亲情、传承家风、养成良好习惯;让社会教育规范有序,使孩子尚德明礼、关爱他人、多样发展;让学校教育回归本质,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基。三方互为补充、良性互助,在“减负”问题上形成合力,让“减负”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严查教育系统内部寻租行为

  “鸡汤喝得众人醉,错把忽悠当翡翠,这是不行的,不听忠告听忽悠,负担增加人人愁。”在3月16日的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回应“减负”问题时,说了这样的话。

  民革中央在提案中直言,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打着“提优补差”的幌子,行应试教育之实,野蛮生长,人气火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已然形成,究其原因,在于监管力度不够强,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课外培训机构的监管不到位,所以导致教育行为失范现象时有发生。

  对此,民革中央建议,加大监管力度,严格规范教育行为。

  民革中央在提案中建议,加强内部监管,严查教育系统内部寻租行为,特别是要严惩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乱办班乱补课现象。加强教学管理,规定授课知识要点、讲授程度等,明确要求课堂教学严格执行教学大纲,查禁教师弱化课堂实效、参与课后补习牟利行为。强化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和联合监管机制,加强教育、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力度,取缔无证培训机构,严禁培训机构超范围经营。杜绝各类学校与培训机构合作择优、“占坑”录取等行为,坚决打破已经固化的“利益链”。

  除此之外,民革中央还提出,为增强义务教育“减负”实效,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发展,还应采取其他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倡导现代教育理念;强化制度落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畅通疏导渠道,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完善评价机制,推进考试领域改革。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巴蜀网http://www.bashuxw.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络编辑室邮箱(投稿发至邮箱):3341256440@qq.com 联系电话:16608228948
2、凡本网注明"来源:巴蜀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巴蜀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巴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与巴蜀网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或更正。
4、如未在指定的时间内与巴蜀网进行有效沟通的,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因此本网将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5、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巴蜀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巴蜀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6、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巴蜀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7、凡是网上查询不到且持有本网过期工作证件的人员,利用本网的过期工作证件在外开展任何工作均属于其本人的个人行为,与本网无关。
责任编辑:李飞甫
相关新闻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网站概况  |  法律顾问  |  服务条款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1050326106@qq.com 电话:17383856370    0817-3786040
备案号/许可证:蜀ICP备19010992号    川公网安备 51130302000188号
Copyright© 2018 巴蜀网 版权所有 四川吉祥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    指导单位:中国新闻传媒集团    技术支持:鸿达网络
本网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问题请在七日内联系本网。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四川省网络文化协会 四川省互联网违法 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