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浙江永康“护眼亮眼”科普进校园

发布时间:2019-05-25 09:17:51    来源: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网络版    浏览量:    作者:高和平文/摄

  市场报网络版浙江永康讯(高和平文/摄)5月23日,永康市关心下一代视力保护工作站、市金眼医视光中心、市科普志愿者协会,象珠镇卫生院联合开展的“永康校园健康行动——护眼亮眼科普进校园”公益活动走进象珠小学。活动对该校699名学生进行了视力测试,测试结果与去年学生体检相比,结果令人担忧,保护孩子的视力刻不容缓。

  据永康市关心下一代视力保护工作站站长章关成介绍,10年前,城市学校与乡下学校的孩子相比,视力下降情况乡下学校好于城市学校,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现在的情况刚好相反,这与城市孩子家长保护视力的意识高于乡下孩子的家长有关。

  章站长还介绍,他从2001年开始从事青少年视力保护工作,那时的工作重点在初中,造成孩子近视的主要原因是学业负担重。当时的小学生近视率每年在1一2%增长。从2016年开始,小学生的近视率突飞猛进,一下子增加到3一6%。目前农村小学有突破增长10%的可能,造成近视率猛增的根本原因是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和不健康的用眼习惯。现在孩子的近视已经下移到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了,孩子眼睛的远视储备提前用完。更令人担忧的是,从今年的几次小学生视力测试来看,近视率已接近55%以上,令人触目惊心。

  为了让孩子和家长充分认识近视带来的危害,科学用眼,保护孩子的视力。下午3时,在该校阶梯教室进行了“家校携手共创健康校园”学生近视防控专题讲座。2018年中国校园健康行动“护眼科普志愿者”、2019年中国校园“视力筛查建档志愿者”、永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志愿者、永康市金眼医视光中心主任章永,向该校三年级学生及家长从我国的视力状况、近视会带来什么影响、眼部结构、怎样尽早发现近视眼、近视早期的十大征兆、正确的读写姿势、青少年养目八法等方面进行了宣讲。

  讲座途中,章永老师向学生进行了中高度近视感光体验和“青少年养目八法”互动。三(3)班焦梓悦同学在高度近视感光体验中说道:“面前的同学是模糊的,五官都看不清,再往远处几排看,就是一片虚影。”孩子们都有远大的理想,当他们知道参军、当科学家、当飞行员、当医生、读大学甚至平时的生活等多方面都会受到近视的影响后,都表示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的眼睛,科学用眼。志愿者们也表示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值班管理员:施恩 审核主任:刘炳栋 金英勤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巴蜀新闻网http://www.bashuxw.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络编辑室邮箱(投稿发至邮箱):3341256440@qq.com 联系电话:16608228948
2、凡本网注明“来源:巴蜀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巴蜀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巴蜀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与巴蜀新闻网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或更正。
4、如未在指定的时间内与巴蜀新闻网进行有效沟通的,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因此本网将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巴蜀网http://www.bashuxw.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络编辑室邮箱(投稿发至邮箱):3341256440@qq.com 联系电话:16608228948
2、凡本网注明"来源:巴蜀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巴蜀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巴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与巴蜀网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或更正。
4、如未在指定的时间内与巴蜀网进行有效沟通的,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因此本网将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5、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巴蜀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巴蜀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6、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巴蜀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7、凡是网上查询不到且持有本网过期工作证件的人员,利用本网的过期工作证件在外开展任何工作均属于其本人的个人行为,与本网无关。
责任编辑:祥云
相关新闻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网站概况  |  法律顾问  |  服务条款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1050326106@qq.com 电话:17383856370    0817-3786040
备案号/许可证:蜀ICP备19010992号    川公网安备 51130302000188号
Copyright© 2018 巴蜀网 版权所有 四川吉祥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    指导单位:中国新闻传媒集团    技术支持:鸿达网络
本网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问题请在七日内联系本网。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四川省网络文化协会 四川省互联网违法 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