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喝酒小常识 你应该知道

发布时间:2018-03-17 22:14:33    来源:广州日报    浏览量:    作者:

  原标题:喝酒治感冒?太假!

  每逢佳节,假日长,亲友聚,国人多数绕不开酒,餐桌上少不了畅饮助兴。该怎么喝才能最大限度避免损害?急诊科医生表示,每到节日,都会收到很多酒精中毒的病例、醉酒意外伤害的事故,过度饮酒伤身,伤脑伤肝伤肾,这些常识大家都知道,然而就是绕不开。这一定要喝的酒,该怎么喝?喝过了酒,有何妙招缓解醉酒的不适?有哪些解酒的窍门不为人知?听医生慢慢道来。

  酒前:先自量 再“铺垫”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蔡学全建议,如果一定要喝酒,在开宴之前,一定要先对自己平常的酒量有个客观估量,以便量力而行,最忌毫无节制或逞能勉强。

  其次,喝酒前可做一些有益健康的“铺垫”,比如避免空腹进酒,可先用食物“垫肚”。饭前先进食水果、酸奶,开餐后先进食主食,最佳的酒前“垫肚”食物是米饭、馒头等淀粉类,这样对护胃,隔断酒精在体内快速大量吸收有好处。

  酒中:要品酒 不要拼酒

  医生表示,“拼酒”的传统习气对人体的健康损害极大。其实细饮慢酌才显风流。意气用事的拼酒、斗酒往往是加速酒精中毒的最大源头。其次,每次饮酒最好不要白的红的啤酒混着喝;啤酒如果和海鲜混吃,容易导致尿酸过高,痛风,这也是常识。

  酒后:醉酒了 找人陪

  蔡学全提醒,如果身边有家人朋友醉酒昏睡,一定要有人陪伴看护,随时关注,不能让其独处昏睡,要防止突然呕吐又无力自处,发生窒息。看护醉酒者,要注意让其侧卧或趴睡,避免平卧,假如是平卧位,也要将头脸部侧向一边,尽量避免突然呕吐时产生误吸,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酒醒:要解酒 可加餐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院消化内科黄卫副主任介绍,醉酒清醒后要多饮水、吃温软食物,少食多餐,恶心腹痛明显的患者可以吃抑制胃酸药物如奥美拉唑、黏膜保护药物如铝碳酸镁片以及有促动力助消化作用的中成药。蔡学全则提醒,如果出现严重醉酒并发生不适,一定要送医院处理,不要自行处置。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老年人,更要注意防范酒后可能出现的血压飙高、脑出血等风险。

  几招醒酒:

  1.轻度醉酒,可以抠喉催吐,减少酒精在体内停留的量,减轻醉酒反应。

  2.可以喝葡萄糖水、白糖水或蜂蜜水,葡萄糖代谢可以减轻酒精中毒反应。切忌喝浓茶,浓茶并不能解酒,还会与酒精发生作用,十分伤胃;有条件可以煲绿豆水、山楂水,都有解酒效果。

  3.可用葡萄糖水冲服一到两包蒙脱石散(思密达),有效保护胃黏膜;同时多喝水可加快酒精排出体外,减少身体损害。

  4.酒后可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大量口服维生素B6,一次10~15片,加快酶代谢,保护肝脏。

  警惕双硫仑样反应 服药期间务必禁酒

  假如正在服药,那就务必远离酒局。黄卫提醒,服抗生素特别是头孢类药物一定不能喝酒,另外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如氯吡格雷等、镇静安眠药物如安定等都不要和酒同服,另外有些药物本身就有消化道副作用如抗癌药物,也不能同服。

  蔡学全介绍,最普遍的情况是感冒发烧吃过退烧药、消炎药的,很多人没有引起重视,照喝不误。实际上,如果了解“双硫仑样反应”这个名词,大家就会知道有多危险。头晕、呕吐、昏迷、脸色潮红,这些典型的药物和酒精同服导致的双硫仑样反应症状,不但会造成严重的肝损害,还会抑制心跳,发生猝死风险。

  双硫仑样反应:是指双硫仑抑制乙醛脱氢酶,阻挠乙醇的正常代谢,致使摄入少量酒精也可引起乙醛中毒的反应。主要症状有眩晕、嗜睡、幻觉、全身潮红、头痛、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反应,严重的会出现呼吸抑制、虚脱、惊厥、心功能失常等症状。

  高度白酒可治轻微感冒?不靠谱!

  坊间有传闻,饮用高度白酒可以治疗轻微感冒,这事情靠谱吗?医生的答案是,完全不靠谱,这大概只是酒局上劝酒的“套路”而已,千万不要入坑。如果已经出现感冒症状,并且服用过感冒药的,务必禁酒。为什么有人会觉得喝下高度白酒,感冒在症状缓解?蔡学全说,高度白酒的酒精作用之下可能确实会使人体发热,产生酒可御寒的错觉,其实酒精作用下血管扩张,散热更快,人体热量流失更快。白酒没有预防感冒作用,也没有治疗轻度感冒的作用。

  黄卫也表示,一般概念的感冒是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的疾病,大多靠休息、饮食生活方面注意,不要再加重身体负担,身体就会自我调整修复。也就是说,轻度感冒本来就是会自愈的,并不是高度白酒产生了作用。当然,一定的酒精可能会刺激神经让人感觉到精神振奋,抵消了部分生病带来的精神差、不舒服的感受,所以让人产生了喝酒治好了感冒的错觉。(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伍晓丹、张灿城)

  [责任编辑:王佳琦]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巴蜀网http://www.bashuxw.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络编辑室邮箱(投稿发至邮箱):3341256440@qq.com 联系电话:16608228948
2、凡本网注明"来源:巴蜀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巴蜀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巴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与巴蜀网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或更正。
4、如未在指定的时间内与巴蜀网进行有效沟通的,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因此本网将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5、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巴蜀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巴蜀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6、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巴蜀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7、凡是网上查询不到且持有本网过期工作证件的人员,利用本网的过期工作证件在外开展任何工作均属于其本人的个人行为,与本网无关。
责任编辑:gzcm001
相关新闻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网站概况  |  法律顾问  |  服务条款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1050326106@qq.com 电话:17383856370    0817-3786040
备案号/许可证:蜀ICP备19010992号    川公网安备 51130302000188号
Copyright© 2018 巴蜀网 版权所有 四川吉祥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    指导单位:中国新闻传媒集团    技术支持:鸿达网络
本网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问题请在七日内联系本网。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四川省网络文化协会 四川省互联网违法 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