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13 09:56:06 来源:巴中生态环境 浏览量: 作者:
为提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近年来,南江县元潭镇积极探索生态循环产业,走出了一条黑水虻养殖开发新路子,不仅为本地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提供了新途径,还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这些黑水虻吃的是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养肥以后本身也是优质的蛋白质饲料。”9月23日,记者来到南江县元潭镇字库村黑水虻养殖基地,基地负责人冉坤明一边介绍黑水虻的作用,一边检查幼虫生长情况。
在饲养大棚里,工人正在将处理后的餐厨垃圾投入喂养池,一团团白乎乎、胖嘟嘟的黑水虻爬满池底,开始新一轮大快朵颐。
“这些幼虫都长得很快,生长周期为20天左右,一年可以饲养18期。目前养殖场有5个养殖大棚,每天产量达1.5吨到2吨,一年估计产量有600吨。”冉坤明掰着手指算“虫儿账”。
据了解,黑水虻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各种动物所需微量元素,幼虫可以直接作为饲料喂养鸡鸭等经济动物,还可以用于提炼蛋白、油脂,用于医疗化妆行业,黑水虻的幼虫粪便烘干后加工成有机肥还田。
和传统餐厨垃圾处理方式相比,用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不仅成本低,且经济效益高。作为一项创新的环保产业,黑水虻养殖实现城乡有机生物垃圾“生物、绿色、无害、零碳”处理,形成“厨余垃圾+黑水虻养殖+鸡鸭养殖+生产有机肥”的生态处理模式,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黑水虻如何让餐厨垃圾变废为宝?记者跟随冉坤明走进餐厨垃圾加工区,工人正将刚刚回收的餐厨垃圾倒入料仓池,在经过初步分解、水渣分离、再度细检、打碎制浆等流程后,餐厨垃圾就成了黑水虻饲料。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通过养殖黑水虻等腐生性昆虫,让垃圾变废为宝,除了骨头、粗纤维、塑料之外,黑水虻能消化所有种类的有机废弃物,目前每天可以消耗15吨餐厨垃圾,一年可处理5000吨。”冉坤明介绍,与其他垃圾处理方式相比,养殖黑水虻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在烘干区,工人正在加紧烘干处理幼虫,将储虫池的幼虫源源不断送入杀青机,随后进入烘烤一体机,再经过两个小时的高温烘烤后,原本肥肥胖胖的幼虫成了略带焦香的虫干。
“虽然1.5吨活虫烘干后只有0.5吨,‘缩水’比较严重,但其价值颇高。”冉坤明介绍,通过“餐厨垃圾+生态养殖”,实现“高价值转化+零垃圾产出”,让环境的污染大大降低。
“黑水虻有较好的环境安全性,对人畜、动植物无害,其价值不只是虫子本身,幼虫养殖后剩下的虫沙经过筛选处理后是优质的肥料。按照目前的市场价5000元一吨烘干虫计算,基地年产值估计在130余万元。”冉坤明说。
特色养殖让餐厨垃圾在变废为宝的同时,也带动周边农户走上了致富路,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还带动了当地养殖业发展。
“养殖场十几个工人基本都是字库村人。我主要负责黑水虻的烘烤工作,每月收入3000元,挺满意的。”村民李文意笑着说。
“鸡鸭等家禽想要长得好,不仅要投喂玉米等饲料,还要保证其蛋白质的摄入。黑水虻幼虫的蛋白质含量极高,特别适合做家禽的饲料。”冉坤明说,用黑水虻做养殖饲料,不仅让养殖的家禽生长周期更快,还能减少传统饲料使用量。目前,养殖场除了自己尝试养殖肉鸭,还与周边养殖户建立合作关系,扩大黑水虻的销路。
元潭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大对黑水虻养殖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循环产业模式,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来源:巴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