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

南江县元潭镇:养殖黑水虻 开启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4-10-13 09:56:06    来源:巴中生态环境    浏览量:    作者:

  为提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近年来,南江县元潭镇积极探索生态循环产业,走出了一条黑水虻养殖开发新路子,不仅为本地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提供了新途径,还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这些黑水虻吃的是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养肥以后本身也是优质的蛋白质饲料。”9月23日,记者来到南江县元潭镇字库村黑水虻养殖基地,基地负责人冉坤明一边介绍黑水虻的作用,一边检查幼虫生长情况。

  在饲养大棚里,工人正在将处理后的餐厨垃圾投入喂养池,一团团白乎乎、胖嘟嘟的黑水虻爬满池底,开始新一轮大快朵颐。

  “这些幼虫都长得很快,生长周期为20天左右,一年可以饲养18期。目前养殖场有5个养殖大棚,每天产量达1.5吨到2吨,一年估计产量有600吨。”冉坤明掰着手指算“虫儿账”。

  据了解,黑水虻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各种动物所需微量元素,幼虫可以直接作为饲料喂养鸡鸭等经济动物,还可以用于提炼蛋白、油脂,用于医疗化妆行业,黑水虻的幼虫粪便烘干后加工成有机肥还田。

  和传统餐厨垃圾处理方式相比,用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不仅成本低,且经济效益高。作为一项创新的环保产业,黑水虻养殖实现城乡有机生物垃圾“生物、绿色、无害、零碳”处理,形成“厨余垃圾+黑水虻养殖+鸡鸭养殖+生产有机肥”的生态处理模式,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黑水虻如何让餐厨垃圾变废为宝?记者跟随冉坤明走进餐厨垃圾加工区,工人正将刚刚回收的餐厨垃圾倒入料仓池,在经过初步分解、水渣分离、再度细检、打碎制浆等流程后,餐厨垃圾就成了黑水虻饲料。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通过养殖黑水虻等腐生性昆虫,让垃圾变废为宝,除了骨头、粗纤维、塑料之外,黑水虻能消化所有种类的有机废弃物,目前每天可以消耗15吨餐厨垃圾,一年可处理5000吨。”冉坤明介绍,与其他垃圾处理方式相比,养殖黑水虻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在烘干区,工人正在加紧烘干处理幼虫,将储虫池的幼虫源源不断送入杀青机,随后进入烘烤一体机,再经过两个小时的高温烘烤后,原本肥肥胖胖的幼虫成了略带焦香的虫干。

  “虽然1.5吨活虫烘干后只有0.5吨,‘缩水’比较严重,但其价值颇高。”冉坤明介绍,通过“餐厨垃圾+生态养殖”,实现“高价值转化+零垃圾产出”,让环境的污染大大降低。

  “黑水虻有较好的环境安全性,对人畜、动植物无害,其价值不只是虫子本身,幼虫养殖后剩下的虫沙经过筛选处理后是优质的肥料。按照目前的市场价5000元一吨烘干虫计算,基地年产值估计在130余万元。”冉坤明说。

  特色养殖让餐厨垃圾在变废为宝的同时,也带动周边农户走上了致富路,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还带动了当地养殖业发展。

  “养殖场十几个工人基本都是字库村人。我主要负责黑水虻的烘烤工作,每月收入3000元,挺满意的。”村民李文意笑着说。

  “鸡鸭等家禽想要长得好,不仅要投喂玉米等饲料,还要保证其蛋白质的摄入。黑水虻幼虫的蛋白质含量极高,特别适合做家禽的饲料。”冉坤明说,用黑水虻做养殖饲料,不仅让养殖的家禽生长周期更快,还能减少传统饲料使用量。目前,养殖场除了自己尝试养殖肉鸭,还与周边养殖户建立合作关系,扩大黑水虻的销路。

  元潭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大对黑水虻养殖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循环产业模式,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来源:巴中日报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巴蜀网http://www.bashuxw.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络编辑室邮箱(投稿发至邮箱):3341256440@qq.com 联系电话:16608228948
2、凡本网注明"来源:巴蜀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巴蜀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巴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与巴蜀网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或更正。
4、如未在指定的时间内与巴蜀网进行有效沟通的,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因此本网将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5、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巴蜀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巴蜀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6、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巴蜀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7、凡是网上查询不到且持有本网过期工作证件的人员,利用本网的过期工作证件在外开展任何工作均属于其本人的个人行为,与本网无关。
责任编辑:云传媒
相关新闻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网站概况  |  法律顾问  |  服务条款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1050326106@qq.com 电话:17383856370    0817-3786040
备案号/许可证:蜀ICP备19010992号    川公网安备 51130302000188号
Copyright© 2018 巴蜀网 版权所有 四川吉祥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    指导单位:中国新闻传媒集团    技术支持:鸿达网络
本网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问题请在七日内联系本网。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四川省网络文化协会 四川省互联网违法 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