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我曾在战“疫”中穿行

发布时间:2020-03-25 18:39:04    来源:巴蜀网    浏览量:    作者:王永明/文图

  我不是白衣天使,无法冲锋在“疫”线抗击病魔拯救生命;但是,我曾在防控前线穿行一回,见证了那些白衣战士无私的坚守、无畏的战斗……

  ——题记

                                                                                我曾在战“疫”中穿行

  鼠年春节,突出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淡了节日的喜庆。我和大家一样,只能宅家“疫”动不动。

  1月30日下午,农历正月初六,我正关注着电视上滚动播出的那一串串令人揪心数字,突然收到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书记黄中平给我发来一条微信——

  “我们想写医院的几个‘防控一线的故事’……不知道你有时间不?”

  我曾从事多年的新闻宣传工作,是名“编外记者”,黄中平书记是我的老领导,他一声令下,自然是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更重要的是,正值防疫阻击战的关键时刻,医院领导能如此贴心地关怀鼓励自己的医护同志,这份深情大爱让我无比敬佩感动!

  于是我毫不犹豫地马上回复,“报告领导,我在家,随时待命……”

  不一会儿,黄书记亲自开车到我家楼下接我,让我一块儿先去他办公室商讨采访事宜,熟悉相关资料。

  一路上,黄书记告诉我,他和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从正月初二就停止休假,开始到单位上班了,连日来,大家不舍昼夜,全力投身这场空前的防疫阻击战。

  在黄书记办公室,他递给我厚厚的一叠按着鲜红手印的《请战书》。“院党委发出防疫阻击战动员令后,不到半天时间,院里就有数百名医护人员主动请战,志愿投身防疫最前线!”黄书记感动地说,“有的同志甚至在半夜三更给他发手机信息,争先恐后请求参战!”

  手捧一份份亲笔书写的《请战书》,我读得心潮澎湃——“若有战,先用我!”“我们时刻准备着,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履职尽责,坚决打赢防疫阻击战!”字里行间,无不是铿锵的誓言、坚定的态度、无畏的精神,这也激发了我深入一线采访的强烈愿望。

  按照黄书记的意见,宣传报道必须把焦点对准一线医护人员,因为他们最辛苦、风险最大、工作也最重要。和相关科室同志一起筛定了几位采访对象后,我们便相约第二天去现场了解情况。

  从黄书记办公室回到家里,妻子和女儿听说我要去医院一线采访,担心得不得了!“这两天正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人家躲都来不及,你偏要往那里钻,不怕啊!”

  “医院有专业防护,再说那些医护人员都不怕,我怕啥?我也是共产党员嘛!”我极力说服妻子和女儿。

  第二天早上天刚麻麻亮,我就背着妻子女儿就偷偷起床,溜到我们小区楼下等候医院办公室的小何。刚到八点,我便和小何碰上了面。

  我们首站是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相关科室采访。一到医院,只见这里早已是一派忙碌的场景,一群群白大褂在不停地穿梭往来,不少前去看病的人正焦急地排着队。

  我第一个采访的是医教处负责人余宗奎。他告诉我,他们科室主要负责全院医护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就像为战场磨砺战士一样。早在1月19日,市里召开新冠肺炎防控专题会议后,他们就一直处于“战时”状态,制定各种防控预案,分批培训医护人员,天天加班加点。余宗奎打趣地说,连续作战以来,人倒挺过来了,就是电脑受了“工伤”,近几天开不起机……

  随后,我们前往呼吸内科采访该院第一例疑似患者的护理者潘梅英。采访中得知,1月23日下午六点过,准备下班的她刚走到电梯口,突然接到通知有疑似患者马上送她们科室。其他同事都已下班,又是第一次面对这种疑似患者,潘梅英心里难免有些紧张。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护士长的她毅然接过重任。做各类物资准备、询问病史、测量生命体征、指导患者用药,潘梅英成了一名“孤胆英雄”。“那天晚上我饭都来不及吃,加之穿上闭不透风的防护服,汗水浸透全身,我真是饥肠辘辘,也是浑身漉漉……”听到这话,我心中顿时升腾起一股敬意!

  在医院,我还采访了因疫情防控多次推迟自身颈椎手术的急诊科医生董明明、为构筑疫情防控第一道屏障连日不归家的发热门诊医生刘远、每天背负五六公斤营养包自愿坚持上班的青年医生李维,并深入达州南高速路口探望该院派去的几位值班医生。每到一处,我都被他们的敬业奉献精神深深打动着。虽然春寒料峭,却处处暖意融融……

  距离前线最近的,是设立在通川区红十字医院的医学集中观察点。应通川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请求,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派出三名医护骨干从正月初一就开始在这里支援开展防控工作。

  “要不要去集中观察点采访?”同行为我带路的小何出于安全考虑,有些犹豫地问我,担心我有所顾忌。

  “能去现场那当然好!我也要当一回‘逆行者’嘛!”我知道,新闻采访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写出鲜活感人的东西。那一刻,我完全忘记了危险……

  来到年前才迁建竣工的通川区红十字医院,采访在一个简陋的办公室兼两位护士的卧室里进行。室内没有空调,只有靠一个“小太阳”烤火炉取暖,两张单人折叠式铁床和一张小方桌、几把塑料凳子,便是室内的全部设施,满屋子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消毒液味道。

  坐定后不久,我终于见到这里支援的王玉玲、罗小东和彭芳芳三位医护人员。虽然他们都被包裹得严严实实,但透过一双双眼睛,还是遮不住满脸的疲惫和沧桑。

  采访中我得知,王玉玲已是56岁的“奶奶级”护士了,年前她准备去成都看望年迈的父母,却因疫情不得不改变计划。女儿女婿只得专程回达州看她,而她因为在医院值守,竟无法给孩子们哪怕煮一碗汤圆……

  30出头的小伙子罗小东是综合内科的一名骨干医生,曾在重庆医科大学感染专业进修半年,临床经验十分丰富,被调抽到医学观察点后,任专业医疗防护组组长。罗小东的家离通川区红十字医院不过两三千米的距离,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他连续两周都没回过家。“疫情不退,我绝不走!”罗小东的这句话像一记重锤叩击着我的心扉。

  一场战“疫”,一次采访,让我对“90后”有了新的认识。还不到25岁的彭芳芳是在除夕那天在老家宣汉县胡家镇给父亲上完坟,直奔集中观察点参加防疫培训的,然后一直坚守在这里。“这个年,小儿子放在乡下老家,我和他只能在视频里团聚!”说到这里,这位年轻的妈妈忍不住流下眼泪。那一刻,我的鼻子也不禁一酸……

  从早到晚马不停蹄地奔波了一整天,当我合上采访本,已是晚上六点半了,而我丝毫不感到疲惫。怀揣满满的感动,我一回家就开始整理思绪。当晚,我便加班开始写作,第二天即成稿。

  不久,我采写的《抗疫战场的“铁三角”》 《我来站第一班岗》《科学防控的“前沿尖兵”》《挺起坚强的“勃颈”》《“负重”前行无悔青春》等7篇反映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抗疫一线的故事相继在国家卫健委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刊发,引起良好反响……

  如今,疫情高峰已过,但我在“疫”线穿行中见证过的那些“白衣天使”,却定格成我心中的永恒,并时时激励着我,感染着我!他们,是这场战“疫”中最无畏的战士,无愧于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供稿:四川省达州市扶贫开发局:王永明/文图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巴蜀网http://www.bashuxw.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络编辑室邮箱(投稿发至邮箱):3341256440@qq.com 联系电话:16608228948
2、凡本网注明"来源:巴蜀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巴蜀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巴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与巴蜀网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或更正。
4、如未在指定的时间内与巴蜀网进行有效沟通的,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因此本网将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5、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巴蜀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巴蜀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6、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巴蜀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7、凡是网上查询不到且持有本网过期工作证件的人员,利用本网的过期工作证件在外开展任何工作均属于其本人的个人行为,与本网无关。
责任编辑:李飞甫
相关新闻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网站概况  |  法律顾问  |  服务条款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1050326106@qq.com 电话:17383856370    0817-3786040
备案号/许可证:蜀ICP备19010992号    川公网安备 51130302000188号
Copyright© 2018 巴蜀网 版权所有 四川吉祥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    指导单位:中国新闻传媒集团    技术支持:鸿达网络
本网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问题请在七日内联系本网。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四川省网络文化协会 四川省互联网违法 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