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10+3”制度 为干部立规矩划红线

发布时间:2019-03-05 21:50:59    来源:巴蜀新闻网—四川民生报道    浏览量:    作者:

  “请问出国旅游要申报哪些手续?”“我女儿女婿注册了一家公司,是不是需要向组织报告?”“我能否在区长寿研究会里兼职?”这几天,嘉陵区委组织部陆续来了一些科级干部,大家纷纷咨询干部监督管理方面的相关规定。   3月1日,记者从嘉陵区委组织部获悉,为促使各级干部自觉在制度规定内履职尽责、严格自律,该区在系统梳理、充分贯彻中省市相关法规制度的基础上,于2018年11月出台了以《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十项制度”》《干部监督信息沟通管理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党员涉嫌违纪违法信息通报和及时处理工作机制实施细则》《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内部监督实施细则》为内容的“10+3”制度,以条款清单的形式,明确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中哪些不能为、哪些应该为、具体怎么为、违反怎么办等问题。

专题调研 摸清问题症结

  为构建完善的干部工作制度体系,强化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嘉陵区按照“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要求,于去年4月成立调研组,抽取全区29个具有代表性的区直部门和乡镇(街道)为调研样本,问卷调查622人、个别访谈25人,并先后2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对全区干部队伍进行综合分析研判。

  调研发现,近年来该区坚持重点施治、统筹共治、标本兼治,全面打响管党治吏、正风肃纪、惩贪治腐“三场持久战”,干部的责任担当、干事激情和奋斗精神明显增强,凝聚起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克难攻坚、争先进位的正能量,为嘉陵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但是用市委提出的“三大奋斗目标”和嘉陵区委提出“成渝第二城·宜居新嘉陵”的建设目标来衡量,干部队伍在干事创业激情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问题,想干事干成事的主动性、强作风守纪律的自觉性、抓改革促发展的创造性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干部日常监督管理还存在要求分散难落实、措施办法有缺位和短板等问题。

  “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嘉陵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就需要对相关法规制度进行系统梳理,严格框定行为边界、规范干部日常行为、立好规矩划清红线,做到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

健全制度 形成监管体系

  据介绍,“10+3”制度是对中省市40多个法规制度进行系统梳理而出台的,涉及干部请销假、借调用、出国(境)、兼任职、重大事项报告、职岗编管理以及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管理、“一把手”监督等方面。“这些制度更多的是一种提醒,让我们对相关法规制度一目了然,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嘉陵区委宣传部一名科级干部说。

  记者从嘉陵区委组织部了解到,“10+3”制度主要强化干部日常行为的规范管理、 (紧转2版)(紧接1版)干部作风纪律的有效监督和选人用人制度的督导落实。这些制度的出台不仅构建了干部从严管理体系,让干部从他律到自律,习惯于被监督被管理,而且便于区委精准掌握干部有关情况,为选好用好这支干部队伍提供支撑保证。

  比如,《干部监督信息沟通管理实施办法》建立了由区纪委监委、区委政法委、区委组织部、区委巡察办、区信访局等18家监督执纪职能部门参加的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干部监督信息月报告、季小结、半年会议和重要情况及时通报机制。去年以来,区委组织部共收集汇总干部监督信息106条,开展提醒谈话139人次、函询3人次,移交区纪委监委13条线索信息,有效打破了以往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形成了“大监督”的工作格局,为区委决策和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奠定了坚实的信息基础。

狠抓落实 确保制度生威

  目前,该区正在加强贯彻落实“10+3”制度,规范因私出国(境)、企业社团兼职管理,做好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填报与管理工作,加强“吃空饷”“混岗”等问题清理,做好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选人用人风气的监督,切实让制度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效。

  截止今年2月,该区共有12名科级干部填写了《区管干部因私出国(境)审批表》,并通过审批;671名科级干部全部在规定时间内填写了《嘉陵区科级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表》,如实报告了本人婚姻和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从业等重大事项。

  “从今年起,我们将把‘10+3’制度的学习贯彻纳入各级领导班子会前学法目录,纳入党委(党组)书记党建述职内容,纳入区委巡察督查清单,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党组)的执行主体责任,做到用监督传导压力,用压力推动落实,确保制度执行到位,让制度发力、使管理生威。”嘉陵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粟玉萍 本报记者 李奎)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巴蜀新闻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络编辑室邮箱(投稿发至邮箱):3341256440@qq.com 联系电话:16608228948

  2、凡本网注明“来源:巴蜀新闻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巴蜀新闻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巴蜀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与巴蜀新闻网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或更正。

  4、如未与巴蜀新闻网进行有效沟通的事宜,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并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巴蜀网http://www.bashuxw.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络编辑室邮箱(投稿发至邮箱):3341256440@qq.com 联系电话:16608228948
2、凡本网注明"来源:巴蜀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巴蜀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巴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与巴蜀网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或更正。
4、如未在指定的时间内与巴蜀网进行有效沟通的,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因此本网将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5、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巴蜀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巴蜀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6、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巴蜀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7、凡是网上查询不到且持有本网过期工作证件的人员,利用本网的过期工作证件在外开展任何工作均属于其本人的个人行为,与本网无关。
责任编辑:祥云
相关新闻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网站概况  |  法律顾问  |  服务条款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1050326106@qq.com 电话:17383856370    0817-3786040
备案号/许可证:蜀ICP备19010992号    川公网安备 51130402000057号
Copyright© 2018 巴蜀网 版权所有 四川吉祥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    指导单位:中国新闻传媒集团    技术支持:鸿达网络
本网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问题请在七日内联系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