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02 19:05:45 来源:西昌发布 浏览量: 作者:
为了完善邛海泸山景区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景区形象和服务功能,促进景区提档升级,位于邛海西北岸的三期湿地入口北侧、紧邻火把广场的邛泸景区游客中心及大门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
相信当建成后的游客中心最终呈现时
市民及游客眼前又多了一处矗立在
青山绿水之间的地标性建筑
紧邻火把广场的邛泸景区游客中心及景区大门俯瞰效果图。
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预计今年7月初竣工
邛泸景区游客中心及大门项目位于邛海西北岸的三期湿地入口北侧,紧邻火把广场。项目总规划面积167617.06平方米(251.43亩),拟分两期实施。
其中游客中心及大门为一期工程,规划用地面积30546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为2967.61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为游客中心主楼建筑、入口广场、湿地三期入口停车场局部改造、景观绿化等,估算投资5000万元。二期工程将根据景区旅游发展状况适时修建。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目前通往三期入口的那条路因为修建的缘故窄了一半,四周也都是在建状态,围上了一条长长修建围墙。尽管被围住了,但还是能够从围墙外侧看到主体工程的形状。通往湿地入口的途中,已建好一座横跨马路的桥状建筑主体,大体可以看到主体工程已初见雏形。
项目进程
该项目于2014年启动规划设计工作
,2016年四川省住建厅批复项目方案和选址,凉山州发改局批复立项,2016年6月,进行公开招标并纳入凉山州2016年第二批重点工程集中开工。中标施工单位为四川东成建设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凉山州监理公司。
工程于2016年7月进场
,但项目所处位置地质特殊,因地基处理原因,2017年7月地基处理验收合格后才正式启动地上主体建筑施工。
2018年1月8日主体验收通过
,进入装饰装修阶段。目前已完成室内抹灰、屋面防水、屋面覆土、室内管线铺设、建筑外墙材料(设计变更)的询价比选、光伏太阳能设备比选等工程,约完成总工程量的80%。
预计2018年7月初竣工。
目前正在按照《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指南》进行厕所的设计变更施工,项目区域绿化景观方案优化设计,外墙砖采购安装准备,内装材料选样确定,光伏太阳能设备合同拟定、安装准备工作。
再添景区标志建筑
打造多功能游客中心
游客中心建于邛海湿地三期湿地入口区域,位于邛海西北侧,紧邻火把广场,位置形象十分突出。游客中心及大门是西昌城市空间向景区自然生态空间转移的过渡节点,是景区门户形象的标志性建筑。
该建筑的设计理念强调与火把广场相呼应,与湿地环境相融。(效果图)
设计理念
整个工程高度并不高,但线条感和设计感都很强
规划设计摒弃传统景区游客中心与入口大门分开设置的格局,而是采用整体设计的理念,打造大气的景区入口前区,将游客中心和入口大门融为一个整体,通过将售票、零售、餐饮等功能与游憩观景流线的结合,将市民或游人从城市空间自然引导过渡到生态公园中去,如此流线状的前区空间,既形成了行为上的牵引,更升华了参观人对湿地情感上的认知。从目前建成的主体工程来看,。
该建筑强调与火把广场相呼应,与湿地环境相融
,将火把广场展现的刚毅及彝族文化,与游客中心的自然环境以对话的方式联系起来,实现“人文相成,自然共生”从火把广场到湿地公园的空间转移,也是从城市空间到自然景观的过渡,设计以“与自然共生相融”的概念,回应火把广场浓烈厚重的文脉气氛,以一种轻柔的“低姿态”介入到湿地生态中去,形成与火把广场之间“一柔一刚”的对话。
该项目的装饰设计也特别有意思,建筑外立面会从彝族夯土墙获取灵感
据了解,,通过运用装饰混凝土轻型墙板,设计中还会提取彝族民俗中的红、黑、黄三种主要色彩,同时,设计将彝族传统服饰中的色彩和编织搭配原理用建筑语言进行提炼,运用到建筑装饰的细部处理上。
该游客中心在功能上集科普、咨询、接待服务、智慧旅游及游客休息等多功能于一体,建成后将成为西昌湿地景区的形象展示窗口,其增强的服务功能也将更加完善,满足和提升游客的诸多需求。
文/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文婧
图/西昌市邛泸管理局 提供
【凉山日报新媒体出品】
主编:蒋映春 副主编:苏勇
责任编辑:张琴
值班编辑:张琴 沙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