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徐州雷锋工作站组织60名志愿者和党员来到淮塔开展祭扫活动

发布时间:2024-04-01 20:22:49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浏览量:    作者:

  徐州雷锋网讯:(武家增 宋刚)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对党员志愿者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3月30日上午,中国雷锋报徐州工作站组织泉山区雷锋工作站、徐州公交雷锋平安志愿者服务队、公交爱心慈善义工队、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60名志愿者和党员来到淮塔开展祭扫活动。

  中国雷锋报徐州工作站站长武家增、徐州市泉山雷锋工作站站长尹向前、徐州雷锋工作站宣传委员王习,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机关党支部书记邓正东、机关党支部组织委员周丹、机关办公室宋刚,泉山区段庄社区支部书记彭世义等领导陪同祭扫活动。

  本次活动内容包括四大项:一是在淮塔战役烈士雕塑前举行悼念仪式;二是在淮海战役五前委雕塑前举行志愿宣誓;三是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四是参观了国防科技园;五是协助工作人员在烈士陵园捡垃圾。

  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前,全体人员列队肃立。上午9:55分,悼念仪式正式开始,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机关党支部书记邓正东主持追悼仪式,徐州雷锋工作站宣传委员王习致悼词。

  首先党员代表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并带领全体人员鞠躬默哀;随后绕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一周,接着全体党员、志愿者和小记者深情瞻仰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和淮海战役烈士英名录,追忆烈士英魂。

  接着全体人员又来到了淮海战役五前委雕像前,感受五前委临危不惧的大将气概,先辈们身先士卒、保家卫国的革命精神。同时还举行了志愿者宣誓。最后大家共同参观了海烈士纪念馆。参观结束后,还组织部分志愿者帮助清洁工人捡垃圾。

  王习在悼词中说,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前,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表达我们的思念之情。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以及其他军区部队与地方武装,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区域内,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略性进攻战役。共歼灭国民党56个师55万余人。至此,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日益陷入土崩瓦解之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75年前的淮海战役是决定我们国家前途和民族命的关键性一次大决战,在这次战役中,成千上万革命先烈们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共产主义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舍身取义,至死不渝,夺取了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

  今天我们站在庄严肃穆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前,每位同志更应深深的思考:清明应该怎样过?祭扫的意义何在?其实祭扫只是对烈士一种缅怀,是对烈士们好思想好作风好品质的传承,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实际行动。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

  财富,他们体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勇于献身、甘于奉献的大无畏精神,我们要以烈士为榜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人。

  壮士捍山河,清明祭英烈,烈士们用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今天我们之所以举行本次活动,主要目的是引导广大志愿者、党员干部和青年少年缅怀在淮海战役中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追寻革命先烈遗志,继续弘扬英烈精神,进一步坚定初心使命和理想信念,在新时代砥砺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今后我们要继续深刻领悟淮海战役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发扬淮海战役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巴蜀网http://www.bashuxw.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络编辑室邮箱(投稿发至邮箱):3341256440@qq.com 联系电话:16608228948
2、凡本网注明"来源:巴蜀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巴蜀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巴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与巴蜀网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或更正。
4、如未在指定的时间内与巴蜀网进行有效沟通的,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因此本网将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5、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巴蜀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巴蜀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6、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巴蜀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7、凡是网上查询不到且持有本网过期工作证件的人员,利用本网的过期工作证件在外开展任何工作均属于其本人的个人行为,与本网无关。
责任编辑:云传媒
相关新闻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网站概况  |  法律顾问  |  服务条款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1050326106@qq.com 电话:17383856370    0817-3786040
备案号/许可证:蜀ICP备19010992号    川公网安备 51130302000188号
Copyright© 2018 巴蜀网 版权所有 四川吉祥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    指导单位:中国新闻传媒集团    技术支持:鸿达网络
本网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问题请在七日内联系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