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祁连山曾经“千疮百孔”到“满山苍绿”由乱到治见成效

发布时间:2022-09-17 13:34:23    来源:百灵环保网    浏览量:    作者:

  9月1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介绍“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上,黄润秋部长指出:这十年是我国生态保护监管力度最大的十年,通过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一批突出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比如说,祁连山由曾经的“千疮百孔”到现在的“满山苍绿”,由乱到治,大见成效。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在保护河西走廊生态稳定、维系区域生态平衡、促进甘肃省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面积198.72万公顷,其中张掖段151.91万公顷(含中农发山丹马场),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6.44%,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6.2%,范围涉及张掖市肃南县、民乐县、山丹县和甘州区。

从9月15日起,张掖将对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成效作系列报道,敬请关注。长期以来,祁连山局部生态破坏问题十分突出,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批示,要求抓紧整改。2015年9月,原环保部、国家林业局就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联合约谈张掖市。2016年12月,由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组成中央督查组就此开展专项督查并就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根据原国家环保部约谈、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新闻媒体反映和全面现场核查,共清理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张掖段)生态环境具体问题179项,张掖成为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保护与修复的主战场。

  近年来,张掖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视察张掖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举全市之力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保护修复,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彻底关闭退出保护区内的违法违规企业,用最大决心、最强力度治理恢复植被生态;以持之以恒的耐心和毅力,全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等项目,创新完善长效监管保护机制,持续巩固提升整改整治成效;以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意识,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张掖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河道干净了、环境变美了,人民群众的生态获得感明显增强,享受到了更多的绿色福利、生态福祉,绿色已成为张掖发展的最靓底色。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改整治,有力推动形成了全市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张掖大地落地生根;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清仓见底,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顺利推进,常态长效的管理措施日臻完善,生态修复治理“大见成效”;祁连山内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天蓝地绿水清的景象随处可见,当地牧民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祁连山正在宁静中重现美丽风景。

  祁连山核心区搬迁牧民安勇东:“经过多年的整治修复保护、修养生息后的祁连山,山更像山了,山也安静下来了,野生动物回来了,祁连山逐渐恢复了原始风貌”。

  来源:张掖生态环境

  编辑:张昭楠

  责任编辑:百灵环保网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巴蜀网http://www.bashuxw.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络编辑室邮箱(投稿发至邮箱):3341256440@qq.com 联系电话:16608228948
2、凡本网注明"来源:巴蜀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巴蜀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巴蜀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与巴蜀网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或更正。
4、如未在指定的时间内与巴蜀网进行有效沟通的,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因此本网将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5、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巴蜀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巴蜀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6、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巴蜀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7、凡是网上查询不到且持有本网过期工作证件的人员,利用本网的过期工作证件在外开展任何工作均属于其本人的个人行为,与本网无关。
责任编辑:祥云
相关新闻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网站概况  |  法律顾问  |  服务条款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1050326106@qq.com 电话:17383856370    0817-3786040
备案号/许可证:蜀ICP备19010992号    川公网安备 51130402000057号
Copyright© 2018 巴蜀网 版权所有 四川吉祥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    指导单位:中国新闻传媒集团    技术支持:鸿达网络
本网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问题请在七日内联系本网。